小国学网>故事>蔡拾贰:家电业的牛根生

蔡拾贰:家电业的牛根生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3:10  热度:11℃
不知道蔡拾贰是否吟唱过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那句“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却恰似他过往10年的职业经历。

的确,10年的光阴,常常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10多年前,55岁的蔡拾贰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科龙电器,来到离科龙电器所在地广东顺德不远的中山市南头镇,以3000万元人民币投资设厂,创办奥马电器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蔡拾贰当时或许没有意识到,那一刻正是自己事业生涯的新起点。

已经不是他熟悉的科龙。老领导潘宁退休后,当时科龙的大股东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更换科龙的领军人,王国端、徐铁峰接连成为科龙的董事长兼总裁,但都没有执掌科龙超过两年。2001年10月,顾雏军通过旗下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容桂镇政府持有的科龙的股份,成为科龙的实际控制人。作为职业经理人,蔡拾贰与当年科龙的大部分高层管理者一样,对科龙的归属平静以待,对新东家心存观望,只想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但是,蔡拾贰渐渐发现,新老板“并不想很好地经营科龙”。促使他做出这个判断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一些具体的日常经营上,二是在公司资金使用上。

比如,顾雏军入主科龙后,看中了儿童冰箱市场,要求科龙做卡通类冰箱,并一下子投了几千万一口气做了10款模具。但在冰箱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蔡拾贰认为,儿童冰箱不符合市场需求。“我们也是为人父母,知道父母都不期望儿童有一个独立的冰箱,我们就给顾雏军提建议,但不被接受。他还是投资了几千万

做模具,但产品最后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造成很大浪费。”

创建冰箱加工厂

蔡拾贰作为容声冰箱的负责人,也与顾雏军在具体的购销合同上产生根本分歧。顾雏军要求科龙电器的工厂购买其旗下公司生产的格林柯尔制冷剂,包括容声冰箱厂。科龙的很多高管包括蔡拾贰认为,格林柯尔制冷剂是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的,对科龙的冰箱和空调是不适用的,科龙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试验过。如果用这样的制冷机,生产出的冰箱是不合格的。但顾雏军根本不顾反对意见,强制要求科龙的高管签订合同,购买大约价值3亿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有购销合同科龙就可以名正言顺付款了,但购买不适用的材料等于是挪用科龙的资金,我们不签这样的购销合同。”蔡拾贰说。

两三个月之后,通过几件事情,蔡拾贰们看出来了,顾雏军到科龙不是为了把科龙经营好,“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套现,是拿科龙的钱去并购、拿地,去为他自己的公司谋利。”“我们看到顾雏军挪用科龙资金也跟他谈过。”多年后蔡拾贰还是这样说,“其实在科龙将近20年了,我们作为老科龙人对科龙是有感情的,如果新老板全心全意把科龙搞好,我们一定跟他干。”

最终,不认同顾的理念、看不到前景的蔡拾贰决定离开。离开科龙后本来有很多选择,以蔡拾贰在冰箱行业的资历,他可以到其他冰箱企业继续做职业经理人,不一定非要自己创业。但当时国内比较好的冰箱厂如海尔、春兰都在外省,而蔡拾贰不愿意离乡背井离开广东。再加上在科龙时积累的客户和供应商资源的大力支持,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准备,2002年7月,蔡拾贰正式离开科龙。建厂经验丰富的他带领十几位容声冰箱厂的骨干,创建了自己的冰箱加工厂。

因为资金有限,蔡拾贰选择首先切入自己最为熟悉的生产制造环节,为正要进行产品多元化的销售力比较强的国内著名家电企业做OEM(贴牌生产)。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跨国企业全球产业布局中,“中国制造”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熟练的产品加工工艺,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欧美日跨国公司逐渐取缔本土的工厂,转而在中国寻求代工,产业转移创造了巨大的商机。蔡拾贰紧紧守着“质量好价格低” 的朴素信条,从做国内冰箱的OEM开始,逐渐赢得国外客户信任,一步步把国外白电大品牌如惠尔浦、伊莱克斯、CANDY、夏普等的代工订单拢至自己旗下。

有了这些稳定的客户和订单,蔡拾贰带领奥马电器开始飞跃式发展。2005年,奥马电器筹建第二个工厂;2007年,第三厂投产;2010年,更大的第五厂开工。“国外大品牌在退出制造业,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机会。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我们每年都在扩张产能,每年的业绩都在增长。” 蔡拾贰自豪地说。

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不只是OEM或者ODM。通过代工生产站稳脚跟后,从2006年开始,蔡拾贰又重新把眼光投向国内市场,设立国内销售中心,开始在中国国内销售自主品牌的冰箱。蔡拾贰聘请了国内著名白电销售企业的高管来打理国内自主品牌的销售。

奥马电器在国内市场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避开海尔、美的、科龙等一线冰箱品牌有强大优势的核心一、二线城市,首先在一线品牌比较薄弱的三、四级市场销售,逐渐由广东,扩展到湖南、江西,再逐渐向北向全国扩展。目前,其国内销售额每年都有25%~40%的递增。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业绩,蔡拾贰认为人才最重要,“有人才就有资金和市场”。他最自豪的是十年来,奥马电器的中高级管理层始终保持稳定,基本上是只进不出,几乎没有流失的。他认为,事业要做大,一定要能留得住人才,“要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蔡拾贰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2008年,他把自己手中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几位核心高管。

蔡拾贰还把眼光投向了资本市场。2012年3月16日,奥马电器在深交所首次公开募股(IPO),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即使进入浮躁的资本市场,蔡拾贰始终保持着车间主任式的务实。“上市之后,奥马近期依然会专注在冰箱领域,不会多元化;依然要保持稳定的发展步伐,近期保持年增长约20%,目标是做到年产冰箱1000万台,国内市场进入前五名。”蔡拾贰说。

或许是亲眼目睹了前老板顾雏军的教训,他坦言,只会用募集的资金去扩大生产、改善员工生活工作条件,近期不会去兼并收购。“企业需要扩大产能或者需要外地生产基地时,也只会自己去筹建,不希望用并购的方式。”(编辑/张本科)

链接

奥马成长史

2002年奥马建厂,核心团队基本上是容声冰箱原班人马的集体搬迁。当年生产冰箱5万台。

2003年,奥马引来国际白电巨头惠而浦的注意。

2004年,被列入“中国中小企业竞争500强企业”第三名。

2005年,接到的国内外定单累计达到了100万台。

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三四级市场冰箱需求急速扩大。奥马冰箱第二工厂投产,生产能力一下子提升到300万台。当年,中国冰箱第一军团企业年销量底线是300万台。

2007年,奥马决定上马第三冰箱厂。

2008年,奥马进入品牌元年。其形象代言人为蒋雯丽。2008年初,奥马冰箱第三工厂正式投产,总产能提高到550万台。

2009年,奥马蝉联中国冰箱出口单项冠军。其形象代言人为赵薇。

2010年度,被评为信用风险管理AAA级最高信用评级。

2012年3月16日,奥马电器在深交所首次公开募股(IPO),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猜你喜欢

  • 后退亦是前进

    后退亦是前进身处喧嚣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周围的琐事和压力所紧迫,不可避免地感到疲惫和迷茫。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曾思考过后退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我们会觉得后退是一种退缩,是向失败低头的表现。然而,事实上,后退亦是前进的一种形态。

  • 换一种方式离成功更近

    换一种方式离成功更近每个人都希望能成功,然而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受到一些限制和束缚,无法找到突破口。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思考,或许就能更接近成功。成功的道路上,

  • 爱因斯坦求职记

    爱因斯坦求职记很少有人会想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有过求职的经历。然而,在他刚刚毕业时,他确实曾四处找寻工作的机会。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将为大家揭示这段历史。当时是在20世纪初,年轻的爱因斯坦怀着对科学的热情和对新的机遇的渴

  • 我的成功为什么可以复制?

    我的成功为什么可以复制?成功是一个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成功呢?他们的成功似乎可以被复制,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心。经过一番研究和思考,我发现了成功的一些关键要素。首先,成功的复制离不开良好的计划和目标设定。成

  • 无畏的希望

    无畏的希望曾经有一个小镇,被一股黑暗的气息笼罩。人们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中,他们失去了希望,仿佛一切都陷入了永恒的黑夜。然而,在这片被黑暗统治的土地上,有一位年轻人,他拥有无畏的希望。这位年轻人名叫杰克,他身着一袭鲜红的斗篷,手握一把闪烁着光芒

  • 当爱只是需要

    当爱只是需要人们常说,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它能够给予生命以温暖和意义,使人们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然而,爱并不总是浪漫和理想化的。有时,爱只是一种需要,一种人类内心最基本的渴望。爱需要给予和接受。每个人都希望被爱和关爱,这是人性的本性。

  • “傻”孩儿

    傻孩儿,这个称呼总是让人不禁感到心生怜悯。但有时候,傻气的孩子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真实、最纯真的存在。我曾经认识一个取名叫小桐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被称作“傻孩儿”。小桐从小就不爱说话,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眼神游离。他不是学霸也不是问题学

  • 冠军与小偷

    冠军与小偷曾经有一个小偷,名叫马克,他以偷盗为生。马克总是胆大心细,从未被抓过。他利用自己的灵巧和机智,偷取了许多贵重物品,让人们闻风丧胆。然而,这一切在马克遇到了一个冠军之后彻底改变了。这位冠军名叫亚历克斯,他是一名体育界的传奇人物。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