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权臣鳌拜被康熙捉拿过程 捉拿之后他如何保

权臣鳌拜被康熙捉拿过程 捉拿之后他如何保

收录日期:2025-08-07 16:07:39  热度:12℃

鳌拜是康熙一朝最早的权臣,也是康熙年幼之时最痛恨的大臣之一。顺治帝去世之时,康熙帝只有八岁。顺治帝传位给他,临死之前给他留下了四位顾命大臣,鳌拜是其中之一。

四为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鳌拜是其中资历最小,势力最弱的。随着索尼年老,不能专心政事,鳌拜与遏必隆勾结,擅杀苏克萨哈,权利达到鼎盛。

鳌拜专权之后,横行无忌,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在现代许多电视剧中都有表现。虽然鳌拜在世人眼中是权臣的形象出现,但实际上他也曾是大清忠臣,曾为大清入关统一中原做出贡献。

鳌拜最开始进入世人眼帘是皇太极时期,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成为皇太极的心腹。

皇太极暴崩,临死之前未对皇位继承人做出指定,所以大清一时陷入皇位争夺之中。当时皇位最有利的人选,一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一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鳌拜作为皇太极心腹,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坚定支持者。两方僵持不下,福临被推举上位。福临作为皇太极的子嗣,使得豪格和鳌拜等人都能接受,这才让多尔衮扶持福临登基,结束了对峙。

顺治帝继位之后,鳌拜逐渐成为顺治帝心腹,与多尔衮争锋相对,保证皇太极一脉权利的绝对性。而多尔衮一生为摄政王,甚至称皇父,却始终没能登上皇位,鳌拜等人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小。

顺治帝去世,康熙年幼,鳌拜被顺治指定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最开始的时候,鳌拜权利最弱,尚能自省,严格的要求自己。但是随着权利越大,鳌拜渐渐的把自己放在老臣和功臣的地位。认为没有自己,就没有康熙的现在,所以对康熙帝越发放肆。

康熙帝号称千古一帝,尚还在年弱之时,就出手解决了鳌拜的问题。和电视剧里演的差不多,康熙帝挑选了一批少年勋贵,在皇宫里练习布库。

这是一种类似于摔跤的游戏,鳌拜以为康熙年幼好玩,所以并没有放在眼里。但是却不想自己最后栽在了这上面,被十几个少年所擒。

康熙帝心有城府,早在决定捉拿鳌拜之时,就已经做了完全的准备。他联合爱新觉罗家族、赫舍里家族、钮祜禄家族,共同对付鳌拜。

先是将鳌拜心腹派往各地,随后在鳌拜进宫当天派索尼之子索额图站岗。鳌拜入宫之前,由索额图出面收缴鳌拜的器械,随后让早已练习多日的少年将鳌拜擒拿。

鳌拜虽然伟力,但是一人对付一群还是比较困难的,就这样被康熙擒拿。

今天的电视剧表现的都是鳌拜被康熙杀死的样子,但实际上康熙并没有下令处死鳌拜。他开始是有这个打算,但是鳌拜使出这招,让康熙绕了他一命。

飞扬跋扈的鳌拜,也有走感情路线的一天。在被问罪之时,他脱下衣服,向康熙展示自己浑身的伤痕,又追忆当初跟随皇太极和顺治帝时期的贡献,说的是声泪俱下。

如此一番,康熙帝自然不能寒了其他人的心,于是就免除了鳌拜的死刑,改而判他监禁。不过虽然留了一命,但实际上鳌拜被圈禁不久就去世了。到底是怎么死的,这就难说了。有说是被气死的,也有说是被康熙秘密处死的,说法多样!

猜你喜欢

  • 拒绝,也是一种挽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凡朴实的母亲,名叫格蕾丝,她带着自己年仅3岁的儿子随着逃难的人流艰难前行。那时,格蕾丝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早已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疲惫无力了。她不时地摸摸藏在内衣里的

  • 不染

    当“不染”二字一而再闪现在大脑中的时候,同时出现的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生命经典。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染”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即“不浸润”“不相融”,它与“浸润”“融合”是截然不同的。一如荷叶之于池水,荷花之于淤泥。从

  • 人有两个命

    我觉得,人有两个命:始终快乐的命,以及,烦恼不断的命。于是,也便可见两种人:天大的事也不愁的人,小琐事也会深缠的人。——人生的轻松在这里,沉重也在这里。人活一辈子,就这般天壤之别。有的人,一命独大,快快乐乐就过去了。有的人,两命相抵,无痛无

  • 人生没有预定的轨迹

    我有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中考时,为减轻家里负担,他报考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离家10多公里的乡村小学教书,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但每次见面,他总是乐呵呵的,没有任何抱怨的情绪。他在那所乡村小学呆了整整6年。6年间,他的教学

  •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以前,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贵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我们中国人,大多比较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像有些美女在外面绝

  • 善于倾听少尴尬

    央视栏目组来我的家乡舒兰市,拍一档反映当地文化的节目,我所在的作协做了很多协助工作。按照央视编导的要求,要拍摄一组关于本地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一些镜头,这些宝贵的资料,只有一位老作家手里才有留存。老作家原来住在本地,后来被上级文化部门

  • 看开不看破

    有些人喜歡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旦看破,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人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他们认为“看开”就是“看破

  • 人生拼的不只是智商情商

    ——-1——-我在情绪最低落、最无助的时候,邂逅这本《另一种选择:直面逆境,培养复原力,重拾快乐》。作者谢丽尔提出了“复原力”概念,她是“脸书”的首席运营官,有“脸书第一夫人”的美称。至于她的人生履历,更是让我等普通人羡慕嫉妒恨。她曾担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