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蒋介石与四个女人的情史

蒋介石与四个女人的情史

收录日期:2025-08-07 16:04:15  热度:10℃

蒋介石一生有四个重要的女人成为他的妻子:原配——毛福梅;侯任妻子——出生青楼的妾姚冶诚;三任妻子——伴侣陈洁茹;第四任妻子——宋美龄。下面就随本文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陪伴在蒋介石身边的女人们。
蒋介石的原配妻子毛福梅(中)与儿子蒋经国夫妇

第一任妻子:毛福梅

1902 年冬天,15 岁的蒋介石结婚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据传说婚礼开始就有男女不到头的先兆。

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包办的旧式婚姻,毛氏又是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年纪比他大,长相又一般。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感情极其一般,蒋介石对她很冷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宽厚,性情柔顺,“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顾心无定性的小丈夫,事夫维谨,同时尽心尽力地辅助蒋母操持家务,极具孝道,深得王采玉疼爱。

1921 年6 月,蒋母王采玉溘然长逝,毛福梅成了丰镐房名副其实的女主人。虽然外有总管,内有账房,但她事无巨细,均插手过问,里里外外一把手,深得蒋家上下之敬重。然则,蒋母逝世,毕竟使毛氏失去了最强有力的依傍,使原本就不满于这桩旧式婚姻的蒋介石,更加为所欲为。11 月,蒋母的丧葬大典方毕,蒋介石就正式向毛福梅提出离异的要求。

蒋、毛协议离婚后,毛福梅被孙琴风接到萧王庙暂住,待蒋、宋在上海新婚大典后,毛福梅又回到丰镐房,主持家务,生活费由蒋介石供给。逢年过节,亲友往来,一应乡俗依旧以毛氏为正宗。

蒋介石的第二任妻子姚冶诚(中)与蒋纬国、邱爱伦夫妇的合影

第二任妻子:姚冶诚

辛亥革命后,蒋介石在上海活动,认识了一位娘姨,并与之同居,即他的侧室姚冶诚。姚冶诚生于1887 年,由于父母双双故去,为叔叔姚小宝收养。

蒋介石与姚冶诚结合的第二年,便将姚氏送回奉化溪口家中,与蒋介石的发妻毛氏一同住在丰镐房。由于毛福梅的宽容大度,加上姚氏乖巧,对婆婆王采玉十分孝顺,对毛福梅也极尊重,从不“僭越”,因而一家人相处融洽。

姚冶诚与蒋介石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后来蒋介石在上海收养了戴季陶过继来的儿子蒋纬国。1919 年,蒋纬国4 岁时,被送回奉化溪口,交由姚冶诚抚养。

在姚冶诚携蒋纬国搬至上海,住在张静江的别墅时,蒋介石的新欢陈洁如也在上海。蒋纬国有时去陈洁如处,称她为陈家姆妈。

猜你喜欢

  •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这次,我那当了二十多年老师的父亲是迫不及待地找母亲商

  • 谁关注你的背影

    母亲从老家来。他从火车站接到她后,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母亲还是落在了后面。上了车。母亲心疼地问他:“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10个小时。他说:“没关系的。”母亲轻声说:“你爸在

  • 摆在餐桌上的爱

    她从来不吃葱蒜、辣椒和芹菜类菜肴,一吃就反胃。但是,每次炒菜之前,她总要先切上一碟辣椒、姜丝拌蒜泥,再往上浇半勺滚烫的花生油,因为这是他喜欢吃的。他从来不进厨房,但只要一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便会不由自主把一个酒杯摆在餐桌上,然后看看酒瓶

  • 爱比屋檐低

    都说她傻。当时,他与她已经有了四个女儿,她却放他走。他是上海的大学生,下放在她所在的江心小岛。她是岛上唯一的高中生,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兼扫盲班的老师。他来了之后经常帮她,成了她的“老师”,爱情就这么发生了。结婚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钓鱼的人。

  • 婆婆“不懂爱情”

    婆婆没上过学,目不识丁;公公当了几十年小学校长,桃李满天下。婆婆是个“话篓子”,说话像开机关枪;公公少言寡语,沉默是金。半个多世纪两人携手一路走来,岁月没有消减两人的差距,两个性格迥异的老人,仍像小夫妻一样,吵吵闹闹。这吵闹当然全由婆婆而起

  • 总有一种爱,躲在背后

    姑父死于肝癌,在他生命中最后的两个月,是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度过的。医生与大表姐是初中时的同学,说想减轻他的痛苦就得花钱,但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为了减轻姑父的痛苦,我的两个表姐还是决定让医生打一种进口止痛药水,一个星期的药水钱就需要两个表姐

  • 母爱的级别

    有人说,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我们理解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我以为,错。爱是需要学习,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总之,需要一切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与生

  • 抱一抱母亲

    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是长大了,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母亲生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象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他是家中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