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与其算命,不如奋斗

与其算命,不如奋斗

收录日期:2025-08-07 18:42:26  热度:10℃

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幼年丧父,他母亲让他学医,将来可以有门活命的手艺。一次,袁了凡上山采药,路过慈云寺的时候,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先生,自称姓孔,善于推算人的命运。他很好奇,就让他算,先生说:你本是个当官儿的主儿,明年就能考中秀才,还是别学医了吧!

袁了凡将信将疑,征得母亲同意后,弃医从学,第二年果然考中秀才,连他考试的名次都跟预测的一模一样。他服了,把孔先生请到家中,让他推算一生的命运。孔先生也没客气,给他算得很详细,哪一年考取第几名,哪一年应当做贡生,哪一年可以在某省当县长,甚至告诉他,他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寿终正寝,命中没有儿子。

袁了凡把孔先生的话一一记录下来,多次验证,均分毫不差。于是,袁了凡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他就豁然开朗了。本来嘛,既然一切都是命定的,那还不辞辛苦地折腾什么呢?心态放开后,他整天游山玩水。

有一天,他到栖霞山闲逛,遇到了云谷禅师。或许是从这个年轻人脸上,看到了不应有的荣辱不惊的淡定与从容,云谷禅师大为惊异,问他说:自从你进来后,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袁了凡老实地回答了事件的经过,说:既然命运都是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再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用呢?

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哪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哪里有不可更改的定数呢?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埋头苦读,发誓打破命运的魔咒。第二年,他参加秋季乡试,高中第一名,而孔先生给出的定数是第三名。随后,他到京城参加会试,竟然考中了进士,这在孔先生的命运预言里是不存在的。

从此,袁了凡把所谓的定数完全抛在了一边,结果命运发生了神奇的逆转。他不仅当了县长,还在兵部当上了司长;不仅有了孩子,还是个儿子;不仅活过了53岁,还活到了74岁高龄。69岁那年,他把自已身体力行改变命运的事,写成了《了凡四训》传给后人。

决定我们命运的,从来不是上天的定数,而是我们的想法。人生中,一个人最有可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行动。

猜你喜欢

  • 有一种素质叫人文

    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粱晓声竟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 为了说明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 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

  • 生活的秘诀

    一位老者站在许愿泉旁沉思。一个小男孩走上前去,睁大明亮的双眼,抬头盯住老人的眼睛,问道:老爷爷,我知道您肯定懂得许多生活的道理。您能告诉我生活的秘诀吗? 老者低头看着小男孩,笑了笑。回答道我这一辈子思考了许多生活的秘诀。可以总结为

  •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

  • 苹果的譬喻

    一个妒妇来到弘光法师的面前,向大师诉说自己的苦恼。 妒妇说,很多年了,自己都怀疑丈夫有外遇。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自己却一直没有找到丈夫外遇的证据。因此,每天都心里忐忑不安。 大师问:你为什么会怀疑自己的丈夫呢? 妒妇说

  • 挖藏得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不久前去拜访一位知名的书法家。这位书法家虽已年过八旬,依然耳聪目明。我恳切地向其索求墨宝珍藏。老人家并没有拿架子,欣然提笔,问我写什么字。我说随便。只见书法家手起笔落,在提顿之间,几个大字赫然出现

  • 真钞上面有两个字

    母亲退休后,闲着无事,就在街角摆了一个小报摊,生意不好也不坏,一天能赚十几块钱。没事的时候,母亲就看看报纸,日子过得挺充实,脸上整天挂满了笑容。 这天早上,一个身材高大的胖男人前来买了一份报纸,然后掏出一张100元的大钞给母亲。母

  • 爱的手碑

    他在滚滚浓烟和熊熊大火中,用自己的手树成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最美的手碑。无字的碑文,一点一滴都写满了他对他人的关爱,对生命的挚爱。 大火是在深夜燃起的。火借风势,越烧越旺,整个家具厂陷入一片火海,局势一发不可收。住在厂里的24名工人

  • 房子是租来的,日子不是

    朋友辗转租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可那是怎样的房子啊! 客厅卧室陈旧破败,厨房四面墙都是油漆,连灯泡也没能幸免地粘着厚厚的油腻,卫生间地板破裂,马桶污渍斑斑,水箱的拉绳只剩下短短一截。想起来,人还没有住进去,心已冷了一半。 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