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扁担镖师

扁担镖师

收录日期:2025-08-08 06:55:27  热度:11℃

乾隆58年,正值春夏之交,华北平原暖风和畅、草绿花红,大运河南来北往的船只在碧波之中穿行。在北去的船只当中,有一艘满载货物的“贡字”镖船,渐渐靠近沧州的红孩口。

船头“把簧”的大伙计问站立于身后的一位老者:“仇师父,是否要落下镖旗?”

老者拄一桑木扁担,河风吹动着他一身玄色的武服,显得瘦削刚劲,他捻须道:“都说沧州藏龙卧虎,素有‘镖不喊沧’之规定,今天老儿倒要碰一碰,看看谁胆敢动我贡镖。”

大伙计一听,脸色煞变,道:“师父大可不必冒这个风险,江湖凶险,请您三思。”

眼见镖船驶进红孩口码头,老者突然底气十足地吆喝了一声:“顶凑子掘梁子,巴合着,我武惟扬——”声如洪钟,在河道里回荡着。那意思是来到了村镇,叫人们提起精神来。

手下的伙计和杂役应声寥落,回应着:“我武惟扬——”不知怎地还没出现情况,先自丧失了一半的士气。

因为提起沧州的“成兴镖局”和李冠铭镖师,他们都如雷贯耳、敬畏异常。只要镖局车船到了沧州,都会扯下镖旗,三缄其口悄然而过;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儿、多好的身手,在沧州喊镖叫板儿,都会栽个大跟头。因此,人们称之为“哑镖”。

看来,今天这个老者大声喊镖,且不落镖旗,是有意在沧州叫板,他想打破“哑镖”这个江湖规矩。

此时,红孩口码头一片喧闹,有装运货物的,有来这里看热闹的。靠近河边,有一位中年男人正和一个小姑娘玩耍,小姑娘穿着一身红衣,很是惹眼。她指着慢慢驶来的镖船说:“爹爹,你看谁这么大胆,不但不落镖旗,还大声喊镖。”

其实,中年男人早就看到了,那镖船虚张声势的样子,明显是不把人放在眼里。他说:“丫头,看你的了!”

女孩儿两手抱拳,道:“遵命!”

说完,女孩儿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鸡毛毽子,一个飞脚将毽子踢了出去。鸡毛毽子带着尖利的呼啸射向船上那个招摇的镖旗,“咔嚓”一声镖旗的竹竿应声折断。

这飞来神毽太叫人措手不及了,就连船上的老者也意想不到,一个十几岁的丫头片子竟然有这等神功。他来不及多想,飞身跃出船头,一个倒栽葱在水面抓起镖旗,双手燕子点水重新回到船上。

和他的动作同时进行的还有那个小姑娘,她一个飞身跳到了几丈远的船上,抓住落到船上的毽子,就想离去。这时,老者已然站稳脚跟,张开双臂挡住了小姑娘的去路。

小姑娘面无惧色,低头想在老者叉开的双腿间钻过去,老者双腿一并,小姑娘被卡住了,然后老者一把将小姑娘抓起,高举到头顶。

“放开我,放开我……”小姑娘高声叫喊着。

这时,岸上的那名中年男人突然拱手笑道:“小女年幼不更事,请镖师莫要怪罪。”

其实,老者早就领教了,一个小女孩儿就有这等功夫,那么岸上的男人必然更不能小觑。但他这么一大把年纪,在众伙计面前也不能丢这个面子。于是,放下了小姑娘,也拱手大声道:“岸上好汉,请报上名来。”

“在下李冠铭是也。”船上的人一听这个名字,顿时鸦雀无声。

“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幸会。”老者道。

李冠铭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下已在此恭候扁担镖师多时,果然非同凡响。老镖师此举,可是不友善在先呀。”

老者道:“祖师爷留下饭,朋友能吃个遍?我才吃一线,三分保平安。”这是江湖黑话,他在探看李冠铭的打算,但话语中明显带着挑战的意味。

“老镖师,人不亲艺亲。相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非一定要破盘(抓破脸)吗?”李冠铭道。

“亮青子挡风!”老者二话不说,顺手抄起了那根桑木扁担。他亮开式子,舞动着手里的扁担,就像螺旋桨一样在他的头顶飞转,借着这股力量,他飞到了岸上。

李冠铭见老者有意比试,顺手抽出了腰间的软鞭。老人气盛,李冠铭还没听说过押镖之人,主动出击的事情。可是,手底下没有真功夫的人,也不会在沧州地界显摆的。

说着,二人顿时战在了一处,只听到扁担和软鞭搅动的呼呼风声,岸上沙尘飞扬,已经分不清谁是谁来了。

李冠铭出身于习武世家,师从六合拳掌门曹寿,拳、刀、枪、棍无一不精。他的成兴镖局威震武林,无论粮镖、物镖、钱镖没有失过一次手。他以武会友,到处寻友拜师,结识了很多武林高手。一次,一外地镖局通过沧州时高声喊镖,被骑马闲逛的李冠铭看到。行至前门,他大吼一声,纵身而起,双手抓住城门,用双腿把烈马夹起,马被悬在空中咴咴儿直叫,却动弹不得,镖客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从此出现了“镖不喊沧”的行规。

二人战了将近几十个回合,难分胜负,几乎把沧州的看客都吸引过来了,有人高声呐喊,为李冠铭助威;也有人为老者叫好。时近中午,老者的体力已经明显不支,他一个收势站稳,一捋胡须“呵呵”笑道:“李冠铭,果然是名不虚传。”

李冠铭也收势道:“早就听说扁担镖师名扬武林,今日才领教了前辈的功夫,真乃三生有幸!不知仇老前辈旅途劳顿,可否愿意光临寒舍一叙?”

“机会难得,机会难得!”老人点头答应。

原来,老人不是别人,乃是名震江南的扁担镖师仇百实。

仇百实出生于皖南石埭的茶乡,自十几岁起就用桑木扁担,挑着家乡的特产“雾里青”走遍了崇山峻岭的古徽道,远到过大江南北、天涯海角,通过卖茶,见识过各色人等。一次路遇强贼,在性命堪忧之际,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自己的师父——人称“茶贩大师”的邱一光。邱一光贩茶出身,更以扁担功名闻天下。于是,经过名师的指点,在仇百实的手里,扁担不但能挑茶,还能防身,后来又加上他刻苦演练,以至于不断出奇翻新,成为一门独创的武功,他也成了江南名副其实的一代镖师。这次,他接到官府的旨令,亲自押着第一批春茶“雾里青”进京,经黄湓河、秋浦河、青通河、青弋江、水阳江、长江到扬州,再经京杭大运河来到沧州境内,可谓是辛苦异常。

李冠铭早就听过仇百实的大名,怎奈总是无缘见面,这一次他听说有一船贡茶要押往京城,押镖之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仇百实镖师,早早就在运河边恭候着了。但他听说仇百实老人脾气暴躁,多次想打破“镖不喊沧”这个行规,心想老人肯定会出手比试的。今日终于领教到了老人的绝世武功,他自然是喜不自胜,好客的他在家里设宴款待老人。

宴毕,刘冠铭用当地的金丝枣茶招待仇百实。仇百实老人品了一口,点点头,见李冠铭也是品茶高手,他说:“李镖师,老朽这次也是有备而来的,想让你尝一尝我们那里的雾里青。”

李冠铭道:“我早就听说雾里青名扬天下了,还真是‘秋浦万里茶人到,笑说仙芝嫩蕊来’呀!”

说着话,仇百实命伙计搬来一罐雾里青。老人亲自教刘冠铭如何煮茶,如何品尝。他说:“这‘嫩蕊’产于千米的云雾之中,茶园常年云雾笼罩,所以叫做雾里青。”

刘冠铭看到杯子里的“雾里青”茶,果然与众不同,不仅有一股奇特的清香,而且还有一股白色的雾气氤氲在杯口,久久不肯散去。茶色清碧透明,一根根饱满秀丽的茶芽竖立于杯中,上下浮动,犹如仙女在翩翩起舞。

他品了一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如同醍醐灌顶。他闭上了眼睛,大叫:“妙哉!妙哉!不是龙井,胜似龙井也!”

仇百实老人说:“这雾里青不但味美绝伦,它的制作工艺也是相当考究,先后要经过37道工序,每斤成品中要有两万多个芽头的。当今圣上喜欢,民间自然是难得一见的。”

翌日,李冠铭送老人上船,可是他枯搜寡肠也找不到合适的礼物相赠,琢磨着:老人家送了这么贵重的茶叶,该如何回报呢?这“雾里青”可是有一两茶一两金之美誉呀!

仇百实老人似乎看出了李冠铭的意思,笑着说:“李镖头,你大可不必为此事操心,老夫只有一事相求,那就是镖要喊沧!”

李冠铭哈哈一笑,说:“老镖师所言,正合我意。其实,这‘镖不喊沧’已经成了我心头之结。和您老人家相比,冠铭名不副实、名不副实呀!”

从此,李冠铭和扁担镖师仇百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猜你喜欢

  • 能飞的和能爬的一样成功

    能飞的和能爬的一样成功谁都清楚,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活只有两种,一种是天资聪颖,家庭熏陶倍力培养的雄鹰;另一种则是资质平庸,身负重压,走道缓慢的蜗牛。这就说明,能够攀登成功顶峰,极目四望,俯视万里的有天资聪颖,家庭条件好的才俊,也有资质

  • 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笨功夫成就真功夫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能人钱穆,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

  • 捉黄鳝

    现在的黄鳝真是太多了,随便走进哪家的菜馆子,敞开喉咙吆喝一声:“来盘干煸黄鳝!”稍等十来分钟,服务员就会从内堂端出一大盘热气腾腾的干煸黄鳝,笑容满面地放到你的面前。现在这些黄鳝,大多不是田间土生土长的,而是专业户人工饲养的。它们生长快,个头

  • 你不能躲进借口里

    你不能躲进借口里作者:林特特“如果不是……我就能……”一场面试,我和同学乔偶遇,听说了她的经历。高考时,乔因数分之差与大学绝缘。接下来的两年,她就读于本市最著名的复读班,一考再考,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时,过了本科线10多分。令人遗憾的是,填报志

  • 照自己的方式游泳

    照自己的方式游泳叶诗文夺冠后,平淡地说,“我从未想过破纪录,照自己的方式游”。此句话,道出了成功的心态,如此的平静,何等的轻松,此话又解开了成功的秘密,心态决定成功,成功,是靠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成功不能复制,复制只能跟着人家屁股走。人走世

  • 我们是做销售的,不是做大爷的!

    我们是做销售的,不是做大爷的!一个人假如在为梦想而工作的话,还会累吗?还会不认真?晚上下班在楼下的小店买东西,进来一个女孩,文文静静,20岁左右,穿着一套西装,打着一条领带,还佩戴着一个笑脸牌,看了我穿的是皮鞋,马上蹲下来,也不容我考虑,挽

  • 我来告诉你安全感是什么

    我来告诉你安全感是什么当你责怪一个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或其他什么的时候,也顺便同情同情他,他也一定曾经被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伤害过。同样,一个人温柔可人,善良大方,他也一定是曾经被温柔地对待过。前天晚上,快要熄灯的时候,妈打来电话了,东问问西

  • 迎着缺陷奔跑

    迎着缺陷奔跑他是一个严重晕车的农民,一上车,就会吐得一塌糊涂。连骑自行车,他也会恶心难受。他很少出门,连十多里外的小镇也很少去。如果把这个社会比作一辆车,那么“交通”和“信息”就是这个社会的两个轮子,而他的人生因为远离了“交通”,就像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