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乡间清明

乡间清明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9:57  热度:11℃

三月末,麦苗开始返青。乡村习俗,清明前要给先人上坟。

这天一大早,王家三兄弟相约来到老爹的坟前。供品花样繁多,应有尽有:烧鸡、猪蹄、蛋糕、桃酥、香蕉、苹果……,当然也少不了祭奠用的一摞一摞的纸钱。

三人跪在地上,边烧纸钱边开始念叨。

老大实在:“我那省了一辈子的爹啊!平时一个毛票也舍不得花,到那边要想开了,想买啥就买啥,你看我们兄弟给你的钱,好几捆儿,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吧!”

老二风趣:“爹啊,我那做了一辈子的活的爹,到那边要好好歇歇,再也不做活了,多雇几个人伺候你,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你没事打打麻将,旅旅游,好好享受享受吧。”

老三重感情:“我那仁德的爹,说走就走了,一天都没让我们伺候,你让我们的心里多不落忍啊。”

哭够了,说够了,烟消火灭,三个人涕泗横流地磕了头,站起身,拍拍土,往村里走去。

他们的娘早就颤颤地站在门口迎着。平日一个人,也没心气收拾,屋子脏乱的下不去脚。娘要留他们吃中饭,说有现成的萝卜蔓菁,兄弟三人都说不饿忙着哩要往城里赶,老太太拦住他们,呼噜喘气地说:“孩儿啊,自打过年娘闹了好几场病,岁数大了,身体不沾了。你们弟兄几个现在商量商量,娘想跟着你们过。”

三个人对看几眼,都沉默着。老太太挨个端详:“你们都说说,娘跟你们谁过?”

老大心虚:“娘,我那儿房子窄巴,俩孙子又淘气。”

老二慌乱:“下个月,三小子要准备办婚事。”

老三机智:“我家房子倒是宽敞,只是媳妇刁蛮各色,怕惹娘生气。”

半天没商量出一个结果,老大最后发话娘先这么住着,冬天天冷了再说。三兄弟陆陆续续走出破败的小屋,跨上电车,开上汽车,走了。

春天的日头真好,老太太靠着墙根冲盹儿。直到邻家飘来阵阵饭菜香,老太太才想起该吃午饭了。

猜你喜欢

  • 当农妇遇上特务

    这是1944年仲夏的一个下午,四川安岳来了两个日本特务,一个叫渡边,一个叫伊藤。他们受日军华中派遣军特高课派遣,秘密潜入四川,对盟军中国战区大后方的战备公路进行侦察,为日军飞机轰炸指示目标。就在昨天,这两个特务引导日本战机,对安岳境内的一条

  • 摆谱的故事

    清末,在苏北赣榆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巴掌大的地儿,竟有商号二百四十家。无商不富,有钱人多了,自然少不了逞能摆谱、夸强斗富的,当年,两大盐商为比谁更富有,往滔滔大河里你一张我一张地扔金叶子,就是这里的爷儿们吃饱了撑的折腾出来的事儿。这城里有个

  • 杨八姐大破铁甲兵

    在安次县的南头,有个地方叫宋六口。传说北宋的时候,杨家将的女英雄杨八姐,曾在这里破过韩昌的铁甲兵。辽国的韩昌和杨家将交兵,打一仗败一仗,败了个一塌糊涂,这下子萧太后可恼啦!她挑选了全国的精兵猛将,令韩昌再次出马,非要把杨六郎打败不可!韩昌哪

  • 智斗蝎子精

    从前,四川有一个偏僻的小城镇,因为经过一次大的战乱,城镇被烧毁了,人也跑光了,田地也荒芜了,一片荒凉景象。后来,邻省和附近的一些穷苦人不断成群结伙逃荒来到这里,就地盖起了一些简陋的草房子,住在里面。他们开荒种地,养鸡喂鸭,使原来很荒凉的地方

  • 杜鹃啼血的传说

    每年蚕吃桑叶正盛的时候,我国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杜鹃的叫声。它的叫声为什么那么哀怨呢?原来这里面有一个故事。相传从前,有姐弟二人,爹娘早已去世,家中缺吃少用,十分艰难,俩人只靠养点蚕过日子。有一年,养的蚕多了些,正当要结茧的时候,自家的桑

  • 贪财赔闺女

    唐县的鞠秋煌是个穷秀才,想去省城参加乡试却盘缠不足,只好硬着头皮去岳父家打秋风。不料,这一次普通的借贷,却借出了一段奇缘。鞠秋煌家和岳父家本来是门当户对的,要不然怎么会定下娃娃亲?可惜后来鞠秋煌的父亲在一次外出做生意时人亡财散,家道就此中落

  • 卖布断案

    徐文长是民间故事中有名的机智人物,人称“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长”。徐文长本名徐渭,是明代的大才子,在诗文、书画、戏剧等方面都有独树一帜的成就。老百姓喜爱他的聪慧,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徐文长有十匹白布,让伙计扛到县城去卖。路上

  • 珠魂

    清朝嘉庆年间,南海湾一个不知名的小海岛上正热闹地开着庙会。庙会上,一个老汉守着珍珠摊子叫卖着,老汉姓冯,冯家村人。海岛临海,本是盛产珍珠的地方,冯老汉卖的珍珠虽然饱满圆润,但还是少有人问津。偶尔有个富家小姐上前,问冯老汉有没有珍珠粉,冯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