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人活两个“我”

人活两个“我”

收录日期:2025-08-07 21:13:14  热度:10℃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

有人无人处,时时让暗处的“我”,静静打量一下明处那个说着、做着、悲欢着的“我”,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而是带着审视意味地凝视,这种凝视的力量或许极其薄弱,但那些刹那间的审视、观照、反省、觉悟,慢慢集中起来,会将一颗心打磨得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一直坚持每天长跑一小时,拿独处的时间,得一份安静和沉默。长跑对他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长跑时凝视自己,这是他极为宝贵的时刻。

一个人,多情又敏锐地对待自我与万物,对这个世界来说,总归是一种幸运。

猜你喜欢

  • 别把全职太太当待遇

    人生中,职场无处不在。把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当职场退路,你就输了。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女人向往做全职太太,似乎这种身份可以昭示老公有经济实力,还显得自己优雅。抱这种目的,做不好全职太太。 以我在日本做了多年全职太太的经验

  • 活着还是生活

    经常晚上路过国内一家颇有名气的公司总部,那幢楼总是灯火通明,有时即便是深夜,也有那么几层楼依然亮着灯。一位朋友就在那里上班,依他的话讲:加班,加班,加班,正如火如荼地加着班! 某次打电话给他,他睡意浓浓地接了电话。几句寒暄之后,他

  • 摄影师和哲学家

    从前有一个摄影师。他是一个杰出的摄影师;他拍侧面像、正面像、大半身像和全身像;他会显影、定影、着色、印刷。但是他永远不满意,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理论是,世界是颠倒的。 他有一个合伙人,全身上下都是他那些特殊的小习惯。例如

  • 无需预知

    一天,我们几个朋友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人生是否需要预先知道今生的苦难? 一位朋友说,如果可能,他愿意预知一生的苦难。因为多知道一点,就能对自己的人生多一分把握,是好事。比尔却突然大叫了一声:N0 。接着,他对我们说 很多年前

  • 后来

    后来那群人都老了,也都病了。吴念真的作品《笑容》这样开头。这是群矽肺病人,经常喘不上气,可精神头儿不减。有一天警察冲进巷子,说他们是公开聚赌,要带去分局拘留;他们把氧气管一拔,台式、日式的咒骂一齐喷向了警察。后来太太们提起这事都带着些许

  • 为什么失去做普通人的勇气

    好久没有上网,每天都在为某知名英语考试疲于奔命。 从学外语这件事,竟然能联想到做一个普通人的勇气,纯粹出于个人原因。准备考试是为了继续上学,继续上学是为了避免成为一个普通人。 说来奇怪,几经周折,最终回到了事情的起点,也无怪

  • 小事故后的大见识

    在德国西部参观访问的一个早上,吕先生一大早开车出门,不小心撞到了路沿上一根凸起的护栏,车被高高地顶了起来。下车后,我们看到车底正漏出淡绿色的液体。当我们正在想该怎么办的时候,每一个路过的司机都停下来,伸出头大声问:需要帮助吗?一个散步路

  • 触摸

    孩子需要大人的触摸。 公益广告劝妈妈:五秒钟的触摸,更胜五分钟的语言。 妇人也需要男人的触摸,身体上和心灵上, 如果她得不到他的触摸,不安或孤独时,常不自觉触摸自己的脸、手、头发,让盲目的心灵误会。 专家分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