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文具盒里的争吵

文具盒里的争吵

收录日期:2025-08-08 04:24:24  热度:8℃

在一个小学的教室里,有着一个安静而整洁的文具盒。平时,文具盒中的各种文具都和谐地相处着,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然而,有一天,这个平静的场景被一次争吵打破了。

一根尺子和一支铅笔因为争夺一只漂亮的橡皮擦而争执不休。他们都认为自己更有权力拥有那只橡皮擦,因为尺子认为它更长更重要,而铅笔认为自己可以在纸上创造出美丽的图案,所以对橡皮擦的需求更大。

争吵变得越来越激烈,吸引了其他文具们的注意。一只钢笔对他们说:“为什么不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呢?我们可以坐下来,分享橡皮擦,这样每个人都会满意。”可是,听到这里,尺子和铅笔都不为所动,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没有必要妥协。

就在这时,一只橡皮擦无声地离开了它原本的位置,悄悄地飘到了尺子和铅笔的中间。然后,橡皮擦说道:“我明白你们的需求和想法,我也知道你们都是重要的文具。为了和平,为了我们的和谐共处,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使用我,我愿意分割自己,一部分给尺子,一部分给铅笔。”

尺子和铅笔听到橡皮擦的话后,心中涌起一股感动和愧疚的情感。他们终于明白,争吵和争斗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伤害彼此的关系。他们欣然接受了橡皮擦的提议,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团结的力量。

从那天开始,尺子和铅笔再也没有为了文具而争吵过。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和合作,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每个文具都从中受到启发,他们珍惜彼此的存在,也更加珍惜整个文具盒的和谐氛围。

正是这场争吵,让文具们懂得了平等、合作和包容的重要性。他们不再只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拥有情感和思想的伙伴。每当他们回忆起那次争吵,他们都会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多么重要。

从此以后,文具盒里的争吵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成为了他们共同成长的经历。他们用友谊和团结的力量书写着彼此间继续美好的故事。

猜你喜欢

  • 刮目相看的故事

    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有办法让他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为了这句玩笑话,他一直非常生气。 有一天,吴国的君主孙权严肃地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将军,拥有很高

  • 瓜田李下的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

  • 狗尾续貂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叔叔赵王司马伦野心很大,他趁晋惠帝司马衷刚即位,国家还不够稳定的时候,就和手下一起计划一项阴谋,篡夺了王位。司马伦在当上皇帝后,竟然胡乱封官,让他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是家里的仆人和差役,都当了大官或是成为他的近侍官员

  • 过门不入的故事

    上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 当时正是舜当政期间,他派(治水未遂而被尧处死的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终于平定了洪水。 然而治水过程

  • 功亏一篑的故事

    故事:古时,有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论严寒酷暑,废寝忘食地从远处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终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这一天也如往常一样,鸡刚叫就起床开工,一筐又一筐,眼看着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

  • 孤注一掷的故事

    宋真宗时,契丹人大规模入侵,一时间危机四伏,宋朝上下人心惶惶。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臣王钦若说:“契丹兵力雄厚,我们不能和他们正面发生冲突,只有求和,再送上金银珠宝和美女,契丹一定会退兵的。”宰相寇准反对:“还没有打,怎么就说着丧气话?

  • 囫囵吞枣的故事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

  • 画饼充饥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