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个中华民国空军飞行员的爱情故事

一个中华民国空军飞行员的爱情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18:54:56  热度:9℃

刘粹刚是航校二期驱逐科学生,他是辽宁人,日思夜想打回东北去。他的空中射击命中率高达9成,与教官高志航不相上下。

对飞行员来说,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

他在火车上邂逅了18岁的许希麟,一见钟情无法自拔。如今已无人知道,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他是怎么知道许希麟名字和家庭住址的。回去他就给许希麟写了信: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且似与余曾相识者。车至笕桥,匆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然后刘粹刚就每天都到许希麟家上空低空飞行,这种撩妹的方式,首先打动了未来的丈母娘,她对女儿说:

“一定是那位姓刘的年轻人,飞得这样低,好猛好险。他还伸出头来跟我打招呼,又做特技给我看,电线震得抖动。我看现在通行男女交往,你就和他通信做个朋友吧。这年轻人,也太执着了。 ”

许希麟此时已是小学校长,已经拒绝过不少男士的求爱,但刘粹刚让她提笔写了第一封回信,两人开始交往。

许希麟的父亲把掌上明珠叫到身边,说:“粹刚这个年轻人的确不错,但他的职业太危险了,你……”

许希麟笑了,拿筷子在父亲的酒杯里沾了酒,写下一行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刘粹刚突破了许希麟的心防,许希麟突破了父亲的担忧。三年后,两人喜结连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8月14日,空军第五大队中队长刘粹刚率领机群升空迎战。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空军节。

10月,刘粹刚受命防卫首都领空,许希麟也跟着搬到了南京。这一天日机来袭,刘粹刚升空迎敌,许希麟在阳台上,看到丈夫驾驶的2401号飞机,在最后关头以技巧逆转胜,将追赶他的日机击落。隔天丈夫回来笑着问她:你都听说了。

许希麟说,不,我全看到了。你在天上拼命,我却躲进防空洞,我觉得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讥讽,我做不到。

开战三个月,刘粹刚已经击落7架敌机,与高志航、李桂丹和乐以琴并称空军四大金刚。但他也写了这样一封信给许希麟: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您时时刻刻要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您的。”

两周之后,刘粹刚率队北上支援战斗,因为天气恶劣及缺乏无线电通讯,在山西高平迫降时撞上魁星楼,终年24岁。

刚刚新婚一年的许希麟,永远失去了那个曾天天在她屋顶上打转的年轻人。

猜你喜欢

  • 亡羊补牢

    《战国策》记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接下来,我们便来简述一下这段话的来历。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

  • 一笔勾销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范仲淹的人,字希文,吴县(今苏州市)人。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为生活所迫,只得带着他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朱姓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名叫朱说。由于是母亲从范家带过来的,范仲淹在朱家所处的地位就可

  • 七步成诗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着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难看出他的才华横溢。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

  • 人杰地灵

    【释义】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杰出人物在哪里出生或曾到过那里,所以那里就成了名胜之地。【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闻名中外的滕王阁于公元663年重阳节落成。当时的洪州阎都督遍邀当地名士共赴庆贺大宴。当时只有十四岁的王勃

  •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庄公有个儿子名叫州吁,因是庄公爱妾所生,格外受到庄公的宠爱,以致于养成目中无人、骄横自大的个性。当时,卫国的石碏(què)大夫也有一个儿子,名叫石厚,经常与州吁在一起游玩。石碏屡次劝告儿子不要与州吁在一起,他始终不听,依旧我行我

  • 不名一钱

    西汉时期,汉文帝有个宠臣名叫邓通。其实,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受宠是因为他只要能让汉文帝高兴,什么事都愿意干。有一天,皇宫里来了一位算命先生,汉文帝就让他给邓通算上一命。那位算命先生仔细观察了邓通一会儿,就说:“以后他会穷得饿死。”汉文

  • 不堪回首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当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赵匡胤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目标对准南唐。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后主李煜。此人在政治、军事上昏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

  •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衡的着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辩,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了汉献帝。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