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本性

本性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5:26  热度:10℃

倘若一个人秉性恶劣,任凭劝导,其终究是难以改头换面,永远都是一往如前。上言有一概而论之嫌,反正真的有此“异类”,着实令人头痛……那种与生俱来的本性深入骨髓,渗透血液,岂能轻易回头是岸?

上述小段不难看出本人言语的苛刻以及些许愤恨,且折射出的无奈。

是的,不仅无奈甚至无助。我这个人偏执的很,总是喜欢把一些于己无关的事揽上身来,从而增添莫名之忧。简而言之吧,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为了其,我可谓是操碎了心。然而可笑的是,始终都是我一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任何人知道。由此,注定是一腔悲剧,我把自己禁锢在此域,不愿自拔!

她是一个女孩,交往了几任男友,这在当今社会不足为奇。直至现任,终于停下脚步,安稳恋爱。按说这是完美结局,并无不妥,可是为人者有一处“诟病”,就是喜新念旧。

其实这是人之常情,没有谁规定不能与前任藕断丝连,最起码可以做朋友。既是“朋友”,那么务必要界定分水岭,这才是智举,也是问题所在的关键。然而她不懂其间的利害关系,游刃有余的徘徊在几任之间。

我看着眼里,急在心里,却不能畅所欲言,我有苦衷,开篇两个小段已经明喻我的爱莫能助。我只能将观其变,任由事态发展。再罗嗦一句,人的心态很复杂,纵然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所以,我真的无力为之……

都说积郁成疾,我挺压抑的,渐渐的转变为愤怒。真想破口大骂,怎会有如此不谐世事的女子,丝毫不懂人情世故以及羞耻。

既然谈恋爱,就认真对待,爱情是很神圣的,岂容亵渎?既然择偶已毕,又何必与前任暧昧有佳?不懂的玩火自焚的后果吗?难道非要引火烧身才幡然醒悟吗?一连串的质疑并不能证明什么,全是我的反问。其实她懂,这点浅显的道理她还是能够领悟的。我只想说悬崖勒马为时不晚……

铁一般的实情,绝大多数的前男友与已经分手的女友保持联系,是怀念她的体香。

算了,我真的不愿再说什么了,词穷了。反正就是这么个事儿,是非利弊一目了然。引用一句网络语言“不作死就不会死”,即使有朝一日她自食其果,也是咎由自取。

为人者真的是性格各异,她的本性如此,不会改变的。相同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明智的女孩懂得怎样处理才为妥当,做朋友无可厚非,但绝不会为将来埋下隐患。

我只能说她天性如此,骨子里不羁,别无它释!

但愿别让我听闻无意聆听之果……

猜你喜欢

  • 忍耐的过程

    有一次,我随几位朋友到一处森林公园游玩。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之中,我们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每一个树桩旁边,或者一株枯死的老树周围,总会有一株或几株非常年轻的树木在蓬勃长起,并弥补已死去的老树所遗留下的空间。起初,我们都认为那些年轻的树木

  • 学会坦然面对

    印度一名挑水工有两个铁罐,每天早上他都会到溪边挑水,那两个铁罐有一个完好无损,每天都可装上满满一罐水到主人家,而另一个罐底有一条裂缝,挑水工回来时,水已经漏了一半。所以,挑水工每次送到主人家的水只有一罐半。两年来,挑水工一直把这两个罐子带在

  • 人生与符号

    人生像一个个问号,面前随时充满了未知的问题和待解的题目。活到老学到老,在不断的进取探讨中逐步走向成熟、成功!人生像一个个惊叹号,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头脑的清醒。失意时莫失态,得意时莫忘形!永远打起精神、鼓足勇气,永远保持难得的自知之明!正视困难

  • 笑对人生的残局

    人若以命运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生来就走运;一种人生来就倒霉。而台湾残疾画家——谢坤山却属于后一种,似乎他生来就和好运无缘,而与霉运结伴,倒霉了一次又一次,也倒霉得一塌糊涂,简直成了“倒霉家”。面对命运接踵而来的打击,谢坤山没有沉

  • 花与人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躁,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

  • 两种家教,两样人生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

  •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

  • “钻石”就在你身上

    100多年前,美国费城6个高中生向一位博学的牧师请求:“先生,您肯教我们读书吗?我们想上大学,可我们没钱。”这位牧师名叫康惠尔,他答应教这6个贫家子弟。同时他又暗自思忖:“一定还有许多年轻人想上大学但付不起学费。我应该为这样的年轻人办一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