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35岁前必须做好的十件事

35岁前必须做好的十件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6:26  热度:8℃

35岁是青春的后期,35岁以后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在35岁以前,在烂漫蓬勃的青春年华里,你最好把下面十件事做好!

第一,学会本行业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并有所发展。35岁之前是一令人从事原始积累的阶段,35岁之后就应该勃发了。

第二,养成个人风格。在35岁以前,找出你所喜欢的,不论是奉着或是爱好,哪怕是与众不同的小习惯也好。20岁、30岁时,你可以不断尝试、不断改变,但是到了35岁,你便要明确地建立个人风格。一位男士或女士在事业中途改变自己的形象,就会让人觉得很不可靠。

第三,在感情生活方面平和安定。在攀登事业的高峰时,如果私人生活不愉快,陷入感情危机,对你会产生很大的干扰,甚至会逐渐令你对别的事物失去兴趣。在35岁以后,你应该专注地看着你对事业的投资开始获利。

第四,明白自己的短处。承认有些事情你的确做不好,或者不愿做。在35岁之前,一定要投入你所喜爱、所擅长的那种工作。否则,35岁之后必然会有一段郁郁不乐的日子。

第五,知道自己的长处。你应该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并且清楚你所喜欢做而又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不管你目前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知道自己的长处对成功都很重要。

第六,储备辞职另谋生路的钱。在这个多变的职业世界里,你也许不会永远在一个地方工作,或者永远在一个位置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如果你事先储蓄了足够的钱,你便有了一个安全的后盾。

第七,建立人际关系网。如果到了35岁你仍未建立起牢固的人际关系网,那你就有麻烦了。一个人在事业上、生活上的成功其实如同一个政党的成功,你要有许多人散布在适当的地方,你可以依赖他们,他们也可以依赖你。

第八,学会授权他人。

一个事无巨细,不能将工作授权别人的人,注定会遇到极大的障碍。

第九,学会在什么时候三缄其口。

要学会保持沉默而且看起来机智——别人自然以为你知道的比实际还多。别讲别人的闲话,别谈论你自己的大计,守口如瓶所赢得的声誉,远比讲人闲话所带来的东西更加珍贵。

第十,对人要忠诚。

如果你到了35岁仍未能建立起坚如磐石的忠诚信誉,这一缺点将会困扰你一生。不忠诚的恶名必然会使你在事业上到处不受欢迎。35岁以前,忠诚只是投资;35岁以后,你会作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收到忠诚的回报。

猜你喜欢

  • 献愍太子朱慈烺简介 朱慈烺的最终结局

    亡国皇帝的日子不好过,亡国的太子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献愍太子朱慈烺就是一个亡国太子。朱慈烺,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儿子,朱由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崇祯帝。朱慈烺是崇祯帝的长子,母亲是崇祯的皇后庄烈愍皇后。崇祯二年,周皇后为崇祯帝生下他的第一个孩子,这

  •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朱慈焕是朱三太子吗?

    朱三太子在清朝初期拥有极为响亮的称号,当时许多反清势力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行事,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许多阻碍。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往往都会将前朝皇室成员屠个干净,或者是控制起来,让其再不能成为前朝余孽起兵谋反的借口。我们看朱三太子这个名号

  • 朱三太子朱慈焕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朱慈焕是明思宗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生于崇祯六年,也就是公元1633年,生母是贵妃田氏。崇祯皇帝一生一共有七个儿子,次子和七子早夭,成功活到成年的有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朱慈焕明明是第五个儿子,却被人称为朱三太子,

  • 汤若望是谁?汤若望是怎么死的?

    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

  • 汤若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清朝统治有何

    对于汤若望这个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历史教科书中,还是在各类影视剧中,都曾讲述过其人其事。人们往往惊叹于汤若望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获取的成就,赞叹他对西学东进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但是很多时候都往往会忽略这个人。在小编看来,汤若

  • 抗倭名将俞大猷简介 俞大猷是怎么死的?

    俞大猷是中国明朝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诗人。俞大猷出生于公元1503年,去世于公元1579年,福建泉州人,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虽然俞大猷身上背负了那么多的符号,但俞大猷最值得人称赞的还是他在抗倭方面的贡献

  • 汪直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汪直的轶事典故

    汪直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海盗和走私商人,他在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趁海禁政策松缓之机,与同乡徐惟学、叶宗满等人从事海外贸易,史料记载: 置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抵日本、暹罗、西洋诸国往来贸易。海外贸易虽然利润极高,但是因为当时明朝实施海禁政策,所

  • 明朝为什么要杀汪直?杀汪直是对还是错?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倭寇首领,在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趁着明朝海禁政策放缓,从事海外贸易活动,并逐渐与日本战国大名联合,从货品走私,一 直到军火走私最终成为一代倭寇首领,著名的海盗大商。明朝年间的倭寇祸乱,给沿海各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财产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