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蒋琬简介 诸葛亮对蒋琬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

蒋琬简介 诸葛亮对蒋琬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

收录日期:2025-08-07 16:42:32  热度:7℃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向来被誉为千古谋臣,智慧的化身,他那么聪明谨慎的一个人,为何会对刘备素来不喜的蒋琬另眼相看,还给刘禅密表,称他死后蒋琬可以代替他呢?

这个蒋琬到底是谁?他真有诸葛亮说的那么厉害?

蒋琬少时就以聪慧过人而闻名,长到青年更是器宇轩昂,仪态不凡,与表弟刘敏因才学而知名当时。刘备是个爱才惜才之人,平定蜀地之后,他听说了蒋琬的才名,就任蒋琬为广都县县令。

后来,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出巡至广都县时,却发现这个蒋琬居然政事不理,还喝的酩酊大醉,一看就是玩忽职守了。刘备大怒,当场就要将蒋琬处死,要不是诸葛亮苦苦拦着,蒋琬恐怕早就死了。

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望主公明察。刘备对诸葛亮素来敬重,于是忍下这口怒气,虽将蒋琬免罪,但还是将其罢免了。

后来,刘禅继位为帝,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他一直记得蒋琬这个人才,便征辟蒋琬为东曹掾,又举他为茂才。对此,蒋琬非常受宠若惊,他谦虚不受,还向诸葛亮推荐了好几个人。但是,诸葛亮却再三勉励蒋琬,蒋琬最后才答应做了丞相参军。

诸葛亮驻汉中准备攻打曹操时,蒋琬被留在丞相府,与长史张裔一起打理丞相府的一切事务,足见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后来,蒋琬接替张裔担任丞相长史,诸葛亮每次出兵在外,蒋琬就负责筹集粮食送往前线,还派兵补充兵源。诸葛亮认为可以将复兴汉室的重任交与蒋琬,就密表刘禅: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军国大事可以全部交给蒋琬。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按照丞相生前的嘱托,重用蒋琬,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当时,许多人都因丞相诸葛亮的离世而深感危惧,但蒋琬却似乎没有担忧害怕,众人见他行色如常,于是才对他佩服起来。

238年,司马懿率军讨伐公孙渊,刘禅命蒋琬率军进驻汉中,等待时机和吴国一起夹击魏国。蒋琬率军的六年之中,魏军不敢来犯。蒋琬见成效甚微,就调整了诸葛亮生前所定的策略,计划由水路进攻曹魏,即沿汉水、沔水东下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地。

但是,蒋琬此举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他一意孤行,无奈旧疾复发,还没正式实施就病倒了,不久去世。

蒋琬执政时期,为蜀汉后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为蜀汉四相。和诸葛亮等人不同的是,蒋琬心思灵巧,最擅长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走水路攻打曹魏就是他总结出来的,可惜没被刘禅采纳。

诸葛亮看中的人,总归也不会太差,蒋琬的存在感虽然不强,但他的贡献和功绩却是实实在在的。

猜你喜欢

  • 让成功开“口”

    最近,听了两位义乌人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折射出许多人生哲理。第一位义乌人名叫楼仲平,他靠生产饮用吸管起家。当初,生产一根吸管的利润仅8毫钱(一分钱的8%),可他靠着这8毫钱的利润,构筑起了自己人生成功的大厦。目前,他拥有的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

  • 做一个“笨”老板

    工业园区内有一家日资食品厂,生产日式糕点和冷藏食品。一天,在包装车间,一个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跟一个刚进厂的工人聊天。中年人问:“你是刚进厂的吧?”工人点点头。中年人又问:“我非常想知道,你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第一感觉里面有什么

  • 秦人弃珠

    据说珍珠具有明目、美容的神奇效用,在深处内地的秦国极其罕见,因此价格非常昂贵。而在盛产珍珠的楚国,价格却便宜得多。秦国一位富商决定去楚国采购一些珍珠回秦国销售。到了楚国,这位富商并没有急于购买,而是先考察各家珍珠的质量和价格。他发现,尽管这

  • 以车养车好轻松

    发现广告新领域28岁的李昕筠从武汉某商业银行辞职后,用多年的积蓄做了两件事:买车和开服饰店。车子买了,才知道养车有多贵:保险费、养路费、汽油费、维修费……一年后,为了节省开支,李昕筠把自己的“雪佛莱”租给了租赁公司。一天,李昕筠在大街上碰到

  • 命运中的一元钱

    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幻想着发财的农村小伙儿,来到深圳找工作,所带的盘缠都用完了,他所希望的那种既轻松又高薪的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他不得不露宿街头。一天晚上,他蜷缩在人行道上打盹儿,他的形象落魄而邋遢,与露宿街头的乞丐很有几分相似。一个过路

  • 早晚都是我媳妇儿

    老黄是我大学的师长,对我进行过无数次诱惑让我跟他“私奔”,我总是瞥他一眼说,你要是刘德华我还真得考虑考虑,但你和地瓜差不多,我真没兴趣和你“私奔”。那咱俩合伙做买卖吧,老黄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再说男女搭配干活儿不累,你赚点儿外快有什么不好?

  • 4点饭馆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专营特色小吃的饭馆,名字叫“四个点”,橱窗上的解释是:环境好点、菜好吃点、您常来点、我高兴点。谈起成功的秘诀,店主人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做出的菜的味道其实和刚开始开业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什么也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经营的策略

  • 有一条通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5岁时就失去了父亲,14岁时便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他在农场干过杂活,当过电车售票员,但都很不开心。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但军旅生活也并不顺心。服役期满后,他开了个铁匠铺,但不久就倒闭了。随后,他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