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揭秘1983年“严打”到底处决了多少人

揭秘1983年“严打”到底处决了多少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5:07:17  热度:9℃

“严打能够起到展现国家威严以及安抚公众的作用。该策略之所以获得公众的支持,主要是对于公众而言,这一严厉谴责与惩罚的过程,具有在面对犯罪与不安全时抒发紧张与维持团结一体感的功能,是一种标准的‘表达式正义’姿态。”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汪明亮分析。

但严打在短时间内造成的威慑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犯罪规律。据《中国刑事政策检讨:以“严打”刑事政策为视角》一书统计,1983年严打后,1984年、1985年犯罪率下降了,但1986年以后就直线上升。

“严打具有‘速效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功效,把犯罪势头压下,主要在于政府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司法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引发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汪明亮说,“但严打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严打只能针对严重犯罪,对轻微犯罪不能适用严打手段。”

这是一场司法风暴。《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称,“在三年内组织三个战役,依法将刑事犯罪分子逮捕一大批,判刑一大批,劳教一大批,注销城市户口一大批,并且杀掉一批有严重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分子。”

流氓罪的时代语境

在83严打中,一个典型罪名为流氓罪。流氓罪因其罪名的庞杂和模糊,被法律界称为“口袋罪”。著名的案件有朱国华案和陈小蒙、胡晓阳案等。这些案的主犯均为高干子弟,都以流氓罪被判处死刑。

中共中央(1983)31号文件定义了流氓团伙分子,措辞极为严厉,称他们“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渣滓、黑社会分子。他们以杀人越货、强奸妇女、劫机劫船、放火爆炸等残酷手段来残害无辜群众,他们仇恨社会主义,对社会治安危害极大。”

文件称,“对流氓团伙分子要一网打尽,对流氓头子要坚决杀掉”。

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怎样认定和处理流氓集团的意见》(84)高检发(研)12号认为,在法律文书上避免使用“流氓团伙”的概念,改用“流氓集团”的称谓。该文件还认为,“不应把‘一网打尽’理解为全部捕判,也不应把对流氓头子要‘坚决杀掉’理解为一律杀掉”,“应当区别不同情况,给每一个流氓集团成员以应得的惩处。”

“问世”14年之后,流氓罪作为一个独立罪名成为历史。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将流氓罪分解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

伴随着“83严打”的,是上世纪80年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清理精神污染运动”。家庭舞会在上世纪80年代被视为精神堕落的体现,诱发流氓罪的原因之一。

由贵阳市公安局供稿的《一个流氓犯的自白》,载于1984年1期的《现代法学》。该文作者原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在自白中称“但我这样一个新闻工作者却堕落成了可耻的流氓罪犯”。作者称,他用欺骗的手段和过去的一位女同学发生了两性关系。后来学会跳舞,在家里举办起了家庭舞会,“越跳思想越空虚,精神越颓废”。作者称自己“什么法制、道德挂念统统淡漠了,成天想女人,图舒服,终于发展到玩弄、奸污妇女,并以‘艺术’为名拍摄裸体照片,成了人民的罪人。”

严打后续影响

1983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等三个重大决定,对刑法做了颠覆性修改,规定对流氓罪等十几种犯罪“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

《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规定:“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和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主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民愤极大的,应当迅速及时审判。”“主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应当判处死刑”,三个条件本应是审判后得知的结果,但该决定将之作为了开庭的前提条件。

《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第2条规定:“前条所列犯罪分子的上诉期限和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期限,由刑事诉讼法第131条规定的10日改为3日。”

该决定也影响了1996年的严打。1996年6月18日,《法制日报》刊载了一篇《凶犯六天伏法》的报道。报道称,吉林省高级法院及四平市中级法院依法从重判处一名“在‘严打’中顶风作案、持刀行凶杀害民警”的犯罪分子。该犯田晓伟于5月13日行凶作案,5月19日在四平被执行枪决。从侦查、预审、起诉、一审、二审、死刑复核到最后执行,7道程序总共用了6天时间。

对严打产生的问题,司法系统内部也有总结。比如当年的天津市有关部门就总结认为,“工作中也存在着应该纠正的问题,如对流氓罪定性不准,有的案件工作粗糙,个别区县院曾有不符合办案程序的做法和发生错案等。”

猜你喜欢

  • 恶有恶报

    清朝乾隆年间,沧州有个叫李孟昭的穷酸书生。他父母早亡,家徒四壁,仗着半罐子学问,曾在县衙做抄文书的差事。这年盛夏,李孟昭去京城投亲靠友,不料走到半路,盘缠就已花光。走不得,回不去,李孟昭正饿得发慌,突然有人一拍他肩膀:“这不是李先生吗?好巧

  • 书生一支笔

    南康有一书生,屡屡参加科举不中,便静下心来习字练画。日久,在当地也有几分名气,但还没成大家,书生只有苦苦钻研,以求有朝一日名满天下。一日,他进黎山拜访了空大师,归来已是暮色黄昏。走至一山崖前,忽见一野兔出现在前面,书生走快它也走快,书生走慢

  • 智斗贪官

    明万历初年,清河发生了旱灾,连续三个多月滴雨未下,田地里的庄稼悉数枯死,颗粒无收。为了活命,百姓纷纷举家逃亡。当时清河知县叫胡来,这是个没多少才能只知道捞钱的家伙,当知县两年,治理清河没有任何建树,却明里暗里捞了个盆满钵满。旱情发生后,他竟

  • 捡钱之后

    卡姆普附近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对夫妻,丈夫彼得在外捕鱼和打猎,妻子格里特在家纺线,过着平常的日子。这天晚上,彼得出门去看鱼网和陷阱,走到半路上,却捡到一大袋钱。于是,他抱着钱迅速往家赶,准备给格里特一个惊喜,快到家时,彼得突然停住了脚步,他想

  • 宝贝烟杆

    清朝年间,有一个嗜烟如命的老农,早晨起床脸还没有洗,就先得抽上一口,要是上茅房,必得先装满一袋烟,抽完了才走出茅房,每顿饭后撂下饭碗总得过足了瘾才下地干活,用他的话说就是“来锅叶子烟,快乐赛神仙”。这老农手中的烟杆,可是一根有年纪的烟杆了,

  • 靠手艺吃饭

    明嘉靖年间,一天,有个姓赵的小偷,偷了一个老太婆家的几只老母鸡,被老太婆的儿子阿强逮住了,一路扭送至县衙。近来,那一带偷鸡案频频发生,有人甚至睡在鸡棚旁昼伏夜守,却也难挡贼手。所以这一次,大家纷纷要求县令杀一儆百。县令听完陈诉,又看了看跪在

  • 托棺木

    有些人的承诺像云雾那样虚无缥缈,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得无影无踪;有些人的承诺像高山那样顶天立地,天翻地覆都无法使它改变……1、石正其人郑同和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在京为官,任礼部侍郎,后因袁世凯掌权,弃官回到了故土湖南常德,经营起祖传的一家染

  • 家有贤妻

    清朝咸丰年间,河南张家庄首富张员外成亲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张员外是家中独子,又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他死后,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娇妻叶菊红,叶菊红只有十八岁哪!张家族人的眼睛都盯着张员外的万贯财产,他们纷纷以“延续张家香火”为由,争先恐后地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