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春秋末年越国美女郑旦的生平简介 郑旦和西

春秋末年越国美女郑旦的生平简介 郑旦和西

收录日期:2025-08-08 07:51:16  热度:11℃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多年,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当时,勾践派出了八个美女迷惑吴王夫差,其中就有被评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女士。可在那八位美女中,还有一位名唤郑旦的美人,她比西施更美,为什么西施这么出名,她却默默无闻呢?

和西施同村同乡的郑旦也被勾践选中当了间谍,她们八个美人一起学习歌舞,再被勾践派去取悦吴王夫差,让吴王夫差不理朝政,或者暗中传递消息。郑旦容貌更甚西施,时人也称郑旦与西施是浣纱双姝。

郑旦性格开朗,容貌艳丽,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可能是因为她太美了,就连西施见了她也深感自卑,觉得自己容貌不及她,而不敢与郑旦交朋友。反观郑旦,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容貌与她相差无几的,就很想和西施做朋友。她见西施整天闷闷不乐,不和她一起玩,就主动开解西施,动不动就夸西施这里也美,那里也漂亮。

比如西施总认为自己脚大,郑旦的脚就很小巧美丽,于是郑旦就给西施做了长裙,走起路来也能遮住脚的那种;

西施觉得自己的脸比郑旦的大,郑旦就领她去湖边,说那些鱼儿看到西施的美以后发现它们自己的脸太小就逃走了;

西施认为郑旦的眼睛又大又漂亮,自己的就小了点,不好看。郑旦就领西施去井水边,她指着井水中的她们的眼睛说,你看我们俩的眼睛像不像四条鱼,长的鱼不一定更美,眼睛大也不代表就更漂亮了呀!

有了郑旦的鼓励和陪伴,自卑的西施终于肯敞开心扉和郑旦做朋友了。

这样说吧,西施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响亮,郑旦的功劳很大。你想啊,那时的人肯定是这样想的,郑旦已经这么美了,被郑旦夸长得美的西施肯定是更美啦!而且,郑旦美则美矣,但是西施更对吴王夫差的调调啊,所以西施更受宠,名声也就更大了!

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以后,西施的结局有多种说法,但是大多都认为她是当时就死了的,那么郑旦的结局呢?

史书记载,吴王夫差很喜欢西施和郑旦两位美女,把西施安置于姑苏台,把郑旦安置于吴宫。又说郑旦之死乃是妒西施之宠,还说郑旦结局是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也就是说,郑旦见西施比自己更受宠,抑郁不已,最终病死,在吴越之争开战以前就死了。也有说法称郑旦与西施反目成仇,宫斗失败而亡。

总之,不管郑旦是怎么死的,与她齐名的西施的故事是代代相传,她却成为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实在是令人唏嘘!

猜你喜欢

  • 来生,再也不爱你

    他家贫,靠自己打零工挣的钱念完了大学。 她富有,是城市姑娘,父母是高干,家里有保姆。第一次去乡下时,她分不清麦苗和韭菜。 他们缠缠绵绵地谈了四年恋爱,她试图帮他,而他不肯:男人哪会要女孩子帮忙! 毕业时,他们本来免不了天各一方,但她死

  • 勇敢的密码

    母爱会全面提升一个女人的生命,会让她忘记自我,忘记生命里所有的恐惧。 我生下来就十分胆小,一条蠕动的小虫,邻家窜出的小猫,蹲在路边吐着舌头的花狗,或是突如其来的一个并不剧烈的声响,都会吓得我大气也不敢出,严重时甚至还会旁若无人地哇哇直哭。

  • 男人最温柔的名字

    朋友的父亲,是有名的火暴脾气,挑剔、粗鲁、沾火即着,只要他一进家门,气氛立马紧张,所有人都得小心翼翼,惟恐冒犯了他。可这个暴躁的男人,也有他的软肋女儿。再大的火气,只要女儿一出面,立刻烟消云散。在女儿面前,他完全像换了个人一样,温柔、谦恭、

  • 瞎子钓鱼

    大早,偏僻的困虎屯村就热闹起来了。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纷纷赶到村南的野水塘去看稀奇。瞎子龙伯竟然手持鱼竿,有模有样地坐在水塘边垂钓。 龙伯很不幸,老伴死得早,他又得了眼病,因无钱医治,活活把眼熬瞎了。他儿子龙小雨长大后还算有点出息,在城里的一

  • 父爱无情

    父亲沉默寡言,很少与儿女交流。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父亲的无情。 第一次体会到父亲的无情,是在我8岁的时候。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上游,沟河交错,水多桥多。我生性胆小,很多与我一般大的小孩早已在水中劈波斩浪,而我还只能在码头前

  • 谁谁谁,你妈来了

    当学生的,特别怕自己的“亲友团”到学校来慰问自己。这种怕,不敢与人谈起,怕人家说“没良心”。但这种怕,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有来头,有缘由的。 范都都的妈妈最喜欢到学校来,且每次的服饰都花样翻新,有成熟型、天真型、歌女型。一次,她戴着一顶

  • 我的聋哑父母

    父母在聋哑学校同窗十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毕业时,他们的爱也水到渠成。父母22岁时生下了我,两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人,听不见也说不出,抚养我自然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我10个月大时,父母每次外出做小生意,都用绷带把我松松地拴在床帮上

  • 没有一种名字叫做“卑微”

    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想让父亲去帮忙照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