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心灵的栅栏

心灵的栅栏

收录日期:2025-08-07 23:44:55  热度:10℃

心灵的栅栏

人与月亮的距离并不遥远,因为人与人心灵间的距离更为遥远。

——王尔德

当玛格丽特的丈夫杰瑞因脑瘤去世后,她变得异常愤怒,生活太不公平,她憎恨孤独。孀居3年,她的脸变得紧绷绷的。

一天,玛格丽特在小镇拥挤的路上开车,忽然发现一幢她喜欢的房子周围竖起一道新的栅栏。那房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颜色变白,有很大的门廊,过去一直隐藏在路后面。如今马路扩展,街口竖起了红绿灯,小镇已颇有些城市味,只是这座漂亮房子前的大院已被蚕食得所剩无几了。

可院子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上面绽开着鲜艳的花朵。玛格丽特注意到一个系着围裙、身材瘦小的女人,清扫着枯叶,侍弄鲜花,修剪草坪。

每次玛格丽特经过那房子,总要看看迅速竖立起来的栅栏。一位年老的木匠还搭建了一个玫瑰花格架和一个凉亭,并漆成雪白色,与房子很相称。

一天,玛格丽特在路边停下车,长久地凝视着栅栏。木匠高超的手艺令她几乎流泪。玛格丽特实在不忍离去,索性熄了火,走上前去,抚摸栅栏。它们还散发着油漆味。玛格丽特看见那女人正试图开动一台割草机。

“喂!你好!”玛格丽特喊道,一边挥着手。

“嘿,亲爱的!”那女人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我在看你的栅栏。真是太美了。”

那女人微笑道:“来门廊上坐一会吧,我告诉你栅栏的故事。”

她们走上后门台阶,那女人打开栅栏门,玛格丽特不由得欣喜万分,她终于来到这美丽房子的门廊,喝着冰茶,周围是不同寻常又赏心悦目的栅栏。

“这栅栏其实不是为我设的。”那女人直率地说道,“我独自一人生活,可有许多人到这里来,他们喜欢看到真正漂亮的东西,有些人见到这栅栏后便向我挥手,几个像你这样的人甚至走进来,坐在门廊上与我聊天。”

“可面前这条路加宽后,这儿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你难道不介意?”

“变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铸造个性的因素,亲爱的。当你不喜欢的事情发生后,你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痛苦愤懑,要么振奋前进。”

当玛格丽特起身离开时,她说:“任何时候都欢迎你来做客,请别把栅栏门关上,这样看上去很友善。”

玛格丽特把门半掩住,然后启动车子。她内心深处有种新的感受,她没法用语言表达,只是感到,在她那颗愤懑之心的四周,一道坚硬的围墙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整洁雪白的栅栏。她也打算把自家的栅栏门开着,对任何准备走近她的人表示出友善和欢迎。

猜你喜欢

  • 我与妻

    妻子是我的读者。她大学时学的是金融,毕业后在南方的一家香港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她喜欢文学远远甚于喜欢自己的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读到了我的《火与冰》,便按照模糊的地址,尝试着给我写了第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迄今为止从未给陌生人写过信,但王

  • 每一份父爱都挺拔如山

    一下班后,我到菜市场门口找父亲。刚走到父亲的小店,就看见有个中年妇人正围着父亲说着什么。“这是刚买的衣服,还没有穿上两天,就让他抽烟烧了个洞,你看看该怎样补一下?”说话的妇人摊开手中一件暗黄色的T恤衫,很惋惜地说。父亲戴着老花镜,围着一个蓝

  • 青春,原来是场一个人孤独的意淫

    所有没经历过一见钟情的人都不会相信一见钟情,罗素就是,直到遇见顾小北。一见钟情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偏偏那天罗素就走了狗屎运,也不知幸还是不幸,一见钟情的结果只能由罗素自己扛着,近乎四年的朝夕相处也不过是擦肩而过。遇到顾小北的那天阳光明媚,

  • 喂,我不等你了

    上大学的时候看上了隔壁专业的一个女孩。这个决定花了我一个晚上的时间。当我点开她的头像看看又关掉,点开她的自拍看看又关掉,点开她之前的微博看看又关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摊上事了。我可能看上她了。那并不是一个特别适合拍拖的时候。校长可能自愧于自

  • 任是无人也自香

    母亲有我们三个女儿,都以“兰”为乳名。大女儿为“文兰”,寓文雅淡然;二女儿为“玉兰”,寓清素如玉;三女儿为“金兰”,寓柔韧如金。我们三姐妹长大一些时,时常受到村人的称赞,有的说:“刘金花(母亲的名字)有三朵花,个个俊俏漂亮,似玉如花。”也有

  • 舌尖上的密码

    我这个人的厨艺实在是不值一提,连一个拿手菜也没有。家里一来客人,我就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好歹张罗完一桌饭菜,我躲在一边悄悄看客人的表现,大家的筷子好像更喜欢落到那几个从外面买来的熟食上。这让我很受打击。朋友对我说:“你呀,真该好好学学做

  • 要嫁就嫁给肯背你上楼的男人

    她是城市的白领,他是城市的扛包工人。高中毕业后,两个人划着完全不同的青春轨迹。可是,他们依然保持着恋人关系,仅仅是保持着。白天,她在公司喝正宗的雀巢咖啡,下班后,她吃他买来的廉价冰棍;中午,她品味着公司精致的饭菜,晚上,他带她去脏兮兮的饭馆

  • 牡丹婆的骇俗爱情

    牡丹婆是邻居的一个阿婆,生于四十年代。我几乎想象不出来这样一个小镇上,出生在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战争环境下的牡丹婆以及他们那代人的婚恋观。对于那个年代,我的概念似乎始于张爱玲,又止于张爱玲。那种旧上海的灯红酒绿和妩媚妖娆,那种印象中的矛盾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