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好色皇帝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韵事

好色皇帝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韵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8:01  热度:8℃

正当徽宗为贵妃的去世伤感不已时,内侍杨戬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徽宗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刘氏天资颖悟,善于逢迎徽宗,还极善涂饰,每制一衣,款式新颖,装扮起来胜似天仙。不但徽宗喜欢,就连京城内外也竞相仿效。在徽宗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道士林灵素见刘氏如此得宠,便曲意奉承,称刘氏为“九华玉真安妃”,绘其像供奉于神霄帝君之左。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氏渐渐风韵不再,生性轻佻浮浪的徽宗欲再觅新欢。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就在这时,名妓李师师出现了。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长大。

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本为歌妓的她最擅长的是小唱,等到宋徽宗时期,她的小唱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东京已经独占鳌头,不久名满汴京。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渐渐地她的名声不仅在东京的街头巷陌传扬,也穿越高墙红瓦飘到了宋徽宗的耳朵里。

这天宋徽宗和一帮妃子在御花园游乐,一时不觉沉闷,整天的呆在这里和同样的一群人再好玩也都腻了。陪侍在一旁的高俅和杨戬,看见主子闷闷不乐,不禁着急,这个高俅就像赵佶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立马猜到了主子的心思,进言道:“陛下为什么闷闷不乐啊?想陛下贵为天子,如今天下承平,正是行享乐之时,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啊,况且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等老了岂不徒增伤悲?”

一句话说到了心坎里,然而久困宫闱之中,毕竟没有什么兴致,要是能够出宫游乐,赏美景佳人,品美酒佳肴那该多么美妙啊。这时杨戬像是摸准了宋徽宗的心思似的,随即进言说:“陛下,如今东京城里景致宜人,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不如我等小人陪皇上微服私行。一来可以欣赏京都美景,聊以解乏;二来还能了解民间疾苦,体恤民情。”宋徽宗一听,正合心意,还能找个不错的借口。于是一行人换装从皇宫偏门来到了大街上,一路上到处舞榭歌台,酒肆花楼,看得宋徽宗好不兴奋,真是目不暇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宋徽宗的兴致也渐渐地淡了下来,高俅和杨戬两人一会意,互递了个眼色,就将皇帝带到了一处场所。只见家家户户,帘儿底下笑语欢声,门儿里箫管琴笛声声,这里就是京城里有名的烟柳巷。原来高俅早就知道宋徽宗一直惦记着名妓李师师,今天特地把他引来。

当时李师师已经名声很高了,寻常人是难得一见的,这老鸨一看他们平常装束,却点名要见李师师,一时不免脸上有些作难。等定睛一看,这来人中下人打扮的竟然是权倾朝野的高太尉,马上识趣的笑脸将他们迎到李师师的房里,又朝李师师做了个眼色。这李师师何等聪明,虽然互不称名,却也立即明白了,马上轻歌曼舞舒广袖,婀娜多姿展腰身,直把个宋徽宗的魂都给勾到九霄之外了。春宵苦短,不知不觉已天色微明,宋徽宗虽然恋恋不舍,也只得忍着。自此徽宗与李师师恩爱非凡。

回宫以后宋徽宗只觉得那些后妃没有一个比得上李师师的,因此茶里饭里,坐处卧处都惦念着李师师。

自从接待了宋徽宗,李师师的院子大兴土木,那紫云青寓已变成一座美奂美仑的华楼,楼成之日,宋徽宗亲题“醉杏楼”三字为楼额。那瘦金体字,古今一家,格外醒目,又用他独特的工笔画技,画一幅“百骏朝阳图”挂在李师师接客的客厅中。当时宋徽宗三天两头地呆在李师师家,朝野都已知道,相传周邦彦还曾为此作了一阕《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一批正直大臣的反对,力劝宋徽宗以国体为重,但宋徽宗在蔡京、高俅、王黼一班人支持下,又那里听得进去,况且心思早已被李师师所牵绕。

靖康之难,徽、钦二宗先后做了俘虏。宋室南渡后,李师师辗转流落在湖广一带,艰难无以自存,不得已重操旧业,受尽折磨后的李师师已心绪萧索,容颜憔悴,仅卖唱度日。南渡士大夫慕其盛名,常邀她参加酒会,席上她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误国误名只为风流享乐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等“六贼”。大约与他的艺术气质相关,宋徽宗酷爱奇石,而这种奇怪的爱好和宰相蔡京的逢迎结合后,却生出了一个极其可怕的怪胎。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在北宋帝国的败亡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花石纲”。

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是蔡京当上宰相的第三年。朝廷在苏州增设应奉局,由蔡京的心腹朱勔主持,专门在江浙一带为皇帝搜罗珍奇物品与奇花异石。起初,这种花石贡品的品种并不多,数量也有限,征集区域只是在东南地区。后来,皇帝对这些贡品大为赞赏,进贡者纷纷加官晋爵,恩宠有加。于是,化为一道无声的号令,发展为全国规模的“花石纲”大劫难,并迅速演变成举国之骚动。

政和年间,安徽灵璧县进贡一块巨石,高、阔均二丈有余,用大船运送到京师汴梁,拆毁了城门才算进得城中。宋徽宗大喜,亲笔御书曰:“卿云万态奇峰”,并加金带一条悬挂其上。

猜你喜欢

  •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朱慈焕是朱三太子吗?

    朱三太子在清朝初期拥有极为响亮的称号,当时许多反清势力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行事,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许多阻碍。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往往都会将前朝皇室成员屠个干净,或者是控制起来,让其再不能成为前朝余孽起兵谋反的借口。我们看朱三太子这个名号

  • 朱三太子朱慈焕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朱慈焕是明思宗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生于崇祯六年,也就是公元1633年,生母是贵妃田氏。崇祯皇帝一生一共有七个儿子,次子和七子早夭,成功活到成年的有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朱慈焕明明是第五个儿子,却被人称为朱三太子,

  • 汤若望是谁?汤若望是怎么死的?

    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

  • 汤若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清朝统治有何

    对于汤若望这个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历史教科书中,还是在各类影视剧中,都曾讲述过其人其事。人们往往惊叹于汤若望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获取的成就,赞叹他对西学东进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但是很多时候都往往会忽略这个人。在小编看来,汤若

  • 抗倭名将俞大猷简介 俞大猷是怎么死的?

    俞大猷是中国明朝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诗人。俞大猷出生于公元1503年,去世于公元1579年,福建泉州人,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虽然俞大猷身上背负了那么多的符号,但俞大猷最值得人称赞的还是他在抗倭方面的贡献

  • 汪直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汪直的轶事典故

    汪直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海盗和走私商人,他在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趁海禁政策松缓之机,与同乡徐惟学、叶宗满等人从事海外贸易,史料记载: 置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抵日本、暹罗、西洋诸国往来贸易。海外贸易虽然利润极高,但是因为当时明朝实施海禁政策,所

  • 明朝为什么要杀汪直?杀汪直是对还是错?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倭寇首领,在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趁着明朝海禁政策放缓,从事海外贸易活动,并逐渐与日本战国大名联合,从货品走私,一 直到军火走私最终成为一代倭寇首领,著名的海盗大商。明朝年间的倭寇祸乱,给沿海各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财产生命安全

  • 懿文太子朱标简介 懿文太子朱标是怎么死的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其母是历史著名的贤后大脚马皇后,同时朱标还是明惠宗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一生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厚望,费 尽心机想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皇帝,可惜的是朱标虽然优秀,但是却并没有当皇帝的命。还不等朱元璋去世,他这位太子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