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消灭“四害”中的笑话

消灭“四害”中的笑话

收录日期:2025-08-08 00:46:03  热度:8℃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扩大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发表《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中专门提到:“还有一个除四害,讲卫生。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这四样东西,我是很注意的……中国要成四无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

在那“人定胜天”的口号中要消灭“四害”:蚊子、苍蝇、老鼠、麻雀……先从灭蚊下手。阳春三月,冰雪消融,大地解冻。蚊子的幼虫孑孓,要让它“死在摇篮里”。老师带领我们挖孑孓。人人手拿铁铲、棍棒、铁罐、纸盒,到郊区农村,沿湖泊、沟渠,刨泥土找孑孓。我等忙碌了一整天,每人只找到屈指可数的几只蚊子的幼虫。因为“战果”太不理想,付出的辛劳甚大,找孑孓‘‘战斗”只好收兵罢战。

灭老鼠办法多多,什么“掏窝,”“水缸捕鼠”“调墨油粘鼠”、“双簧钢丝夹老鼠”“碗、桶、面盆扣鼠”等等,话语间有种打胜仗的欢愉。一位当年在北京西城福绥境小学上学的朋友,说了一种灭鼠的“奇招儿,”就是把老鼠逮住,往肛门里塞粒黄豆,再用线缝上,放回窝里,它拉不出屎来,就能把一窝老鼠都咬死——当然放走之前一定要把老鼠尾巴割下来。当时以老鼠尾巴统计战果。孩子们把打死的老鼠割掉尾巴,用石灰消毒后串成一串,交到学校或居委会。灭鼠是有奖励的,有的地方灭一只老鼠换一盒火柴,或者几根尾巴换一张书签。有的小学生把一根尾巴切成两截,再把一头削尖,冒充两根。成绩统计出来让人吃惊:上海当年捕鼠24万余只,芜湖22.9万只,青岛35.3万只。全国共4400万只。

吆麻雀太好玩了!

“吆麻雀了!吆麻雀了!”

“呵吼——哈哈——打呀——吆麻雀了!”

各种震耳的敲打、尖叫、怪叫和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天空充满了鸟儿的惊叫。

伸向天空的那些长竹竿的顶端,被人砍破成几片,摇起来发出十分刺耳的“哗哗”声,乡人名之曰“响刷子”。没有“响刷子”的人,便使劲敲打着瓷盆什么的,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加上成千上万人声嘶力竭的狂吼,汇成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惊心动魄的声浪。

12岁的我站在高高的楠木树下,一面摇竹竿一面想:鸟儿们一定以为世界末日来了。城区如此,乡村依然。淳朴憨厚的农民们更听话,他们一个个走出家门,站在沟边、田边、小树林边摇着“响刷子”,敲着瓷盆、陶罐、竹筒,放开喉咙大声呐喊:“哇,吆麻雀了!吆麻雀了!”

可怜的鸟儿们从东飞到西,喳喳惊叫着盘旋在高高的天空,怎么也不敢飞落到树上休息。而善飞的鹞鹰、野鸽、杜鹃、鹭鸶、燕子、山雀等,则在川西平原惊天动地的声浪中,展翅掠过高高的天空,向渺无人烟的青藏高原飞去了。可是,那些“翅膀短小,不能远飞”的麻雀就遭了大殃。

那天早晨,吆麻雀的人们吼了近1个小时之后,突然有人惊叫起来:“哈,掉下来了!麻雀掉下来了!”

只听“扑”的一声闷响,一只飞得累极了的麻雀,从空中掉到一群人的脚下,立刻引起一片嘈杂的争抢声。须臾,不远处又有几只飞累的麻雀,降落伞一般斜斜地掉下来,落在茅草丛中,叽叽喳喳惊叫着扑动双翅拼命飞逃。

“抓住它,快抓住它,钻进阴沟就不好逮了!”四五个人跟在跳跃的麻雀后面狂追。灌县中学后面的山坡上,高高的青杠树下,四面八方,人们捉住麻雀兴奋的呐喊声,一声声震动耳膜。

被抓住的麻雀就可怜了,无论它如何叽叽叽地惨叫,依然被活活地捏死,双爪被折断扯下奉,作为战利品上交。

“吆麻雀了!哇,又有麻雀掉下来了!”远处陡然响起的呐喊声,将围观的人群惊散,大家又纷纷摇响手中的长竹竿,敲起脸盆、瓷盅、锑锅,仰头向着天空大声吆喝起来……

直到现在,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一看见麻雀褐色的身影,就想起了当年吆麻雀的那一幕。

如今,为恢复生态平衡,已经几近绝迹的麻雀,似已成为保护对象。

猜你喜欢

  • 执著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孩子,因为父母双双早逝,自幼就开始了贫病交加、无依无靠的生活,尝尽了人生艰辛。为了养活自己,他不得不到一家印刷厂做童工。虽然环境很苦,但喜爱看书读报的他还是非常珍视这份工作。一天,他在一家书店的橱窗前看到一本书,他伫立在书橱前,贪

  • 打不垮的信念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

  • 行不在服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有一天,墨子的弟子报告墨子说:“先生,外面有一个穿着儒生服装的人请求与先生相见。”墨子说:“请他进来吧!”一会儿,那个人跟随墨子的弟子进来。他复姓公孟,信奉儒家学说,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们尊称他为公

  • 齐侯之鞋

    春秋时期,齐景公从鲁国请来一个鞋匠,为他特制一双鞋子。这双特制的鞋子,非常得漂亮,鞋带是用黄金做的,用白银镶边,再缀上珠宝,用美玉装饰鞋头,鞋的长度足有一尺。齐景公认为只有这双特制的鞋,才与自己这个拥有万辆兵车大国君主身份相称。在一个大冷天

  • 释车而走

    齐景公到渤海湾去游玩。风和日丽,景色宜人。齐景公玩得正在兴头上,忽见一人骑马飞奔而来。原来,是一位驿使前来报信。驿使下马叩拜,向齐景公报告说:“君侯,大事不好。晏婴得了重病,病情很严重,眼看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齐景公立即站

  • 梁国商人

    从前,梁国有个商人到南方做生意,过了七八年才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临走之前,由于家中的气候、空气、生活习惯等原因,使得他脸上长满了粉刺疙瘩,令他看起来丑陋不堪。到了南方之后,他整天吃杏仁、海藻等药物食品,呼吸江南山川之间灵秀之气,饮用山泉中甘甜

  • 盲人堕桥

    河里的水早就干涸了,但是瞎子不知道。他小心翼翼地走上木桥,摸到桥当中,忽然一脚踩空,只听“哗啦”一声,人整个儿跌落下去,瞎子慌忙攀住桥栏,半身已经荡在空中了。他拼命喊救命,两手抓得紧紧的,以为一松手就要落进深水里。来往行人看见了,都告诉他:

  • 鲁侯养海鸟

    春秋时期,有一年海风很大,本该寒冷的冬季反倒变得温暖了。各类动物都有躲避自然灾害的本能。生活在海上的禽鸟,从海风猛烈、水温升高等反常的自然现象中预感到有自然灾害的来临,它们从海上纷纷飞往陆地。有一天,一只名叫繤居的海鸟,从海上飞来,落到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