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作品X号

作品X号

收录日期:2025-08-08 00:40:58  热度:8℃

城里新开一家艺术展馆,去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据说目前展出的虽是无名氏的雕像作品,但人物神态生动、富有生命活力,似乎随时都会动起来,简直堪比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

傍晚时分,一个男人踏进了展馆的大门,这已经是一周来他第五次前来参观。之所以会这么频繁地造访,是因为从第二次参观开始,他便觉得展馆中有些不对劲儿,但又说不清问题所在。虽然不是狂热的艺术爱好者,但旺盛的好奇心驱使他想找出原因。

“似乎作品又增加了啊……”男人在心里默念着,上次来的时候,记得最后一件作品上的标签贴的是“作品17号”,但刚才无意中瞥了一眼,发现已经有了“作品18号”的标签。但是,他又狐疑地打量着这件作品,非常眼熟,感觉就是上次来时看到的17号。那么,多出来的那件展品究竟在哪里呢?

他环顾四周,这些雕像作品形态各异,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的手指与墙壁连在一起,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与墙壁、与这间屋子融为一体。有的表情惊恐,有的偷偷摸摸,甚至还有个踮起脚尖的孩子的雕像,全都栩栩如生。

那些全都是以前看见过的,男人一个个地寻找过去,最后在展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紧贴地面的墙壁上竟然也贴着标签。他四顾无人,趴下去想看个清楚。

“作品X号”,标签上赫然这样写着。但是作品在哪里呢?

男人心里很是纳闷,但随即看见标签旁有一个红色的按钮,旁边贴着一张更小的字条:“危险,请勿触碰。”

对好奇心强烈的人来说,这简直就像在说:“我很有趣,请快碰我。”

而男人,早说过他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天人交战了一会儿,他终于忍不住伸出手去……

第二天一早,参观者再次涌入展馆。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忽然叫道:“妈妈妈妈,又有新的雕像了。“

她所指的,是一个趴伏于地上的男人雕像,标签上写着:“作品X号。”

猜你喜欢

  • 她们是母亲

    青海平安县寺台乡窑洞村王生花有两个小孩,丈夫中风后,全家的担子便压在她一人肩上。家里原有两头骡子,卖了一头,换回600块钱,给丈夫看病。丈夫的病情 刚有好转,另一头骡子却丢了。王生花饭也没吃,就钻进大山去找。“一定要去找骡子吗?”王生花说:

  • 母亲的祈祷

    叶卡捷琳娜是农奴的女儿,有过三个孩子和一个丈夫。当她快满40岁时,她已经只剩下最小的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叫索索。她从事着一份让她骄傲满 足的职业:裁缝。叶卡捷琳娜是一个裁缝,终生都在为格鲁吉亚的穷人们缝补衣裳。但是她的儿子却不喜欢穿她缝制的

  • 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生操劳的母亲,从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这样遥远的地

  • 最浪漫的事

    爷爷今年九十岁了,奶奶今年八十岁了,他们的婚姻至今业已有六十三年之久了。然而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并没有使他们的感情变得淡薄,相反从他们日常生活一些细微的事情中,甚至是他们彼此对视的一个眼神中,都会令人想起与温暖和爱意相关的一个词——相濡以

  • 17年寻母记

    “娘,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呀!”7月7日,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哭声一片,67岁的老母亲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儿女们喜极而泣。那一刻,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也感动得热泪直流,“17年啊,班家兄妹寻找母亲的这份执著和孝心感天

  • 义工之死

    第一次去尼泊尔登山途中,我遇到一个香港大男孩,那是我最早接触到真正的义工。他在香港工作,攒够钱便辞职,去喜马拉雅山区教英文,钱花光再返港做工,如此已是多年。在尼期间,我也认识许多这样的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美国义工托马斯,在山区工作已近3

  • 一不小心 千古吟唱

    一个人无意中进入诗并不难,难的是进入一首名诗。最重要的,肯定是机缘。比方说过去,有一名弹琵琶的歌女,在行业内部,也曾名噪一时,年纪老大后,只好草草嫁给一个没文化的土大款,婚姻也不幸福。偶然的一个秋夜,老公出去经商,自己在船上弹琴,排遣寂寞,

  • 失踪的母亲

    一母亲走的时候,是痛苦的,还是平静的?意识是混沌的,还是清醒的?她有恐惧吗?母亲还活着吗?她真的不在人世了吗?母亲至今没有下落。我不厌其烦地审视自己的身体,这是母亲失踪的那个年龄的身体。摸摸自己的身体,感觉妈妈的肉长在我的骨骼上,腰腿酸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