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老街大炮

老街大炮

收录日期:2025-08-07 19:20:36  热度:10℃

老街的大炮,不是用来打人干仗的大炮,大炮是个人名,霍大炮。

大凡故事里说的奇人都有奇特的故事,霍大炮也不例外。霍大炮的父母在老街做豆腐营生,母亲在店里守着,父亲推着车子走街串巷,吆喝道:豆腐嫩豆腐香豆腐霍家好豆腐霍家豆腐在老街也是很有名气的。

大炮的父母为人老实,说话也是低声低气。大炮父亲的叫卖声细小微弱,也就是一两户人家能听见。有些人家因为没能听见霍家的叫卖声,只得再去店里秤豆腐,说:你们当家的声音能不能大点儿,怎么跟偷人家的似的,害得俺多跑几条街呢。大炮的母亲脸红红的,也不说话,捋捋头发,笑盈盈地给人家多添几两豆腐。

霍大炮的母亲怀着大炮,挺着个大肚子,满脸的幸福羞涩,对当家的说:你也想想给孩子取个名字。父亲抽着烟,捡着黄豆,说:急啥,早着哩,早着哩。

大炮出生的时候,父亲外出卖豆腐,一车豆腐销完,拉着空车回家,刚进街口,就听到了婴儿哇哇地哭闹声。父亲扔下车子就往家里跑,抱起孩子乐得直捏他的小鸡鸡。娃的哭声能传出二里地去,跟炮仗一样,于是就叫大炮,霍大炮!

霍大炮四岁那年,和父亲去卖豆腐。天气有些冷,他也急着回家,站在车上扯着嗓子学着父亲吆喝了一声:霍家好豆腐。稚嫩的童声嘹亮清脆,把他父亲都吓了一跳,巷子里家家大门打开,是买豆腐,也是看看这个亮嗓门的小家伙。

霍大炮有许多传奇。上小学,学校组织春游,去了龙门山。孩子们玩疯了,几个孩子迷路在山里出不去了。天渐黑,老师都急哭了。霍大炮站在龙门桥头大声吆喝,那嗓音如同高音喇叭一般,震得山谷回荡,几个孩子寻声找了回来。以后,哪个年级组织游玩,都去借用霍大炮,把同学羡慕得牙痒痒。据说有几个学生也学着去练大声喊叫,结果嗓子喊哑,还挨了父母的巴掌。

霍大炮十八岁那一年,看中了老街一个女孩。女孩喜欢听戏,京剧、豫剧、曲剧、越调、二夹弦、坠子都喜欢。老街戏园子只要有剧团来唱戏,唱二十场,她会听二十场,不厌其烦。追女孩的男孩不少,可是都处不长,一是受不了女孩一出戏看十几遍,二是受不了场场买戏票的钱。霍大炮追女孩,说只要老街来戏班子,保证让女孩子场场看戏。那天老街来了个戏班子,演的是《贵妃醉酒》,台上的贵妃刚端起杯,就听到外面震雷般的吆喝:臭豆腐,油炸臭豆腐把台上的贵妃吓得一愣,酒杯都掉到地上,剧场里哄堂大笑。霍大炮的声音竟然能压住戏班子的锣鼓家什,戏班子找到霍大炮,请他和女孩免费看戏。霍大炮不喜欢看戏,他喜欢看女孩。女孩看一场戏,他看一场女孩,看着看着就把女孩看成了自己的媳妇。

霍大炮成了家,媳妇漂亮,还给他生了个丫头。霍大炮在街道居委会上班,打打杂,跑跑腿。通知个事情,他大嗓门一吆喝,家家户户都听得真切。大炮的性格也和他名字一样,直来直去,火捻子脾气一点就着。

老街改造,因为拆迁款被挪用,兑现不到位,老街人意见很大。省长来老街视察,霍大炮隔着一条街向省长喊冤,诉说老街人对拆迁的意见,省长过问,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老街人把霍大炮当成了英雄,大小事都爱找他说道说道。

霍大炮的女儿十二岁时,得了白血病,霍大炮着急心焦,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人也蔫了。大炮的声音也像少了炸药,再也响不起来。给孩子治病,需要很大一笔钱,大炮两口子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只差没有卖房子了。

一天夜里,一个企业的老板来到霍大炮家,听说了大炮家的难处,捐助十万元钱给孩子治病。霍大炮感动得直搓手,不知说啥好。老板说:这只是初期捐款,过几天有个调查组来了解企业情况,只要帮助企业过了关,恢复生产,孩子以后的治疗费用,企业全包了。霍大炮去了解才知道,这家企业是个重污染行业,不但毁了土地,还把老街的一条河染成了黑色,四周的空气散发着刺鼻的异味。

霍大炮失眠了。看着病床上的女儿,大炮心都碎了,一瓶白干酒,让自己醉成一摊泥。

调查组召开联席会,霍大炮作为居民代表参加了会议。面对电视镜头,霍大炮憋红了脸,他拍了一下头,粗声说: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孩子说昧良心话,我不能!污染环境害国害民啊,咱要为子孙后代负责任啊!

第二天一早,霍大炮拉开大门,门外站着密密麻麻的老街人。他们是来给大炮的孩子捐款的。

霍大炮放声大哭,那声音能传出二里地。

猜你喜欢

  • 成龙的情怀

    一首歌,旋律简单美丽,记住它吧,今后不论去到哪里,当你哼唱时,温暖就进驻你的心灵。他的率真,让朋友感佩;他的爱心,让世界温暖。他是功夫巨星,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他的粉丝;他是性情中人,情真意切处或潸然泪下或慷慨陈词。他,就是成龙,一位被

  • 海岩:有心人的世界

    22年前,畅销书作家海岩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准时回到自己的小屋,偷偷摸摸地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写呢?因为海岩只读了四年书,连小学都没毕业,他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怕别人说自己“好高骛远”。海岩就是在这样

  • 我爱江湖

    今年冬天来得早,十月已经一片萧条的景象。以前喜欢冬天,看鲜花败去,杨柳无色,总觉得于光秃秃中可洞悉世界本质,灰乎乎的色彩倒也有种坚强味道。但今年冬天却怕了寒冷,中午落入房间的阳光也少了往年的力量,远处锅炉房偶尔传来的铁器碰撞声远没了以前的空

  • 周有光:从小学到大学

    育志小学进小学的印象我到今天还记得,那时刚刚开始创办新式小学,听说已经创办了两个学校,我们这个小学是第三个。这个小学原来是一个庙,把庙收拾收拾,就成了小学。那个房子里面都是麻雀窝,麻雀多得不得了。小学生很淘气的,我们下了课,搞一个梯子爬上去

  • 及时雨胡适

    话说胡适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有个学生因生活所迫要辍学。胡适得知后,表示一定会资助他,要他继续学业。开学前,胡适将此事交代给夫人江冬秀,自己出差去了,回来却发现夫人根本没给学生交学费,夫人说照胡适这个资助法,他早晚有一天得靠别人资助。胡适大怒,

  • 鲁迅与车夫的几件小事

    20世纪上叶的旧中国,人力车夫作为下层社会的一部分饱受歧视和压迫,甚至有大学教授说:“如果诗歌描写车夫,就是下流诗歌。”但鲁迅就在这个时候写下了震撼心灵的《一件小事》。发表于1919年底的这篇小说,让人们感受到了高尚人格的力量:我这时突然感

  • 一本书的命运

    1988年初,一家著名文学杂志在当年的第一期以专栏的形式推出了一位上海学者的三篇散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立即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北京、天津等地几家知名出版社都来信和作者商讨出版事宜。就在作者考虑该把自己的稿子交给哪家出版社的时候,一天,

  • 郑板桥智断遗产案

    1746年,郑板桥上任山东潍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跪在地上呈上状子。郑板桥细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哑巴原来会说话,5岁时生了一场病才失声不能说活,但耳朵却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