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项英小故事:斯诺送的派克钢笔

项英小故事:斯诺送的派克钢笔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7:10  热度:9℃


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支埃德加·斯诺赠给项英的"派克"钢笔。这是一支老式的"派克"钢笔,长12.5厘米,暗红色的塑料质笔身镀有金色的圈纹,已经有些变黑的金黄色笔头上依稀可以看出"PARKERJUOFOLDPEN"字样。这种老式的"派克"钢笔现已存世不多,再加上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便更显其珍贵。

在这次采访中,项英向斯诺谈了自己的身世和革命经历,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之后,他和陈毅等一起领导部队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怎样以斗争求生存,并和大于自己数十倍的敌人周旋等等。这使斯诺对他由衷的敬佩,他认为红军和游击队是一支"决死"的部队,这样的部队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采访之后,为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斯诺把自己从香港带来的这支"派克"钢笔送给了项英。对于作家和记者的斯诺来说,他认为没有比笔更好的礼物了。

项英深信,斯诺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斯诺就是用他的一支笔,支持了中国的革命和抗战。因而,他非常珍惜这支钢笔,从1938年8月到1941年牺牲,他一直随身携带这支笔,就是用这支笔,不知草拟了多少文件,写了多少篇重要文章,如《新四军一年来抗战的经验与教训》、《论目前国内外情势》、《本军成立两周年纪念感言》等,都是这期间的著名之作。

1941年1月,蒋介石调集兵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伏击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虽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遭受重大损失。之后,项英率周子昆等隐蔽在赤坑山蜜蜂洞,准备待机北渡,不幸于3月14日凌晨被叛徒杀害。

项英牺牲后,他的警卫员挥泪告别了项英的遗体,携带这支钢笔,历尽艰辛,突出了敌人的重围,终于见到了新组建的新四军第7师政委曾希圣。他们把副军长项英牺牲的情况向曾希圣做了汇报,并移交了这支钢笔。曾希圣把这支笔交给新四军军部的通信科长胡立教保存。1943年,胡立教又把这支笔交给了军部的机要秘书顾雪卿。新中国成立后,顾雪卿把珍藏多年的这支钢笔送交到南京军区干部部。1959年,南京军区又把这支钢笔送到军事博物馆收藏。

猜你喜欢

  • 生死抉择

    天还没有完全亮透,203路公交司机滨子已经走在上班的路上了。今天是开第二班的车,所以时间还来得及。 雪花漫天盖地地洒下来,滨子有一些抱怨。虽然冬天的雪景很美,但作为司机,他最讨厌这样的天气。 距离单位还差两个街口,滨子却突然停了下来。在他左

  • 生死莫及,爱能走到

    有人说,生和死,对她来说是一个样。 那天,已到死刑号的她再次趟镣,这次是骂了狱警,趟了很久。一个女警跑来了,让她停下,然后蹲下身看她的脚腕儿,站起来朝一边监视的狱警吼:“谁让她这么趟镣的?你还有人性没有?”那狱警说:“好好好,交给你了!

  • 一张借条

    梦萍的丈夫患了一种绝症,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是没能治好,最终撇下她和儿子离去了。 梦萍的丧夫之痛不言而喻,但看到挂历上渐渐逼近的那个红色的6月1日,她又不得不为另一件事犯愁。失去父亲,对儿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太大的创伤,她至今还记得儿子听

  • 友谊不上锁

    我和军是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两个人在同一城市里工作。军经常来我家玩,我把门上的钥匙给了他一把,我的家几乎成了军的家,军对我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我有了女朋友之后军还是我家的常客。有一天女朋友那枚金戒指丢了,那是我们的订婚戒指,翻

  • 最后的运动会

    1945年8月6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因为这颗原子弹、我父亲感染了辐射尘,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迫于无奈将我从广岛送到了佐贺外婆家里,从此,我就和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了整整8年。 那时,我在佐贺的第八次运动会临近了

  • 哭泣的山菊花

    那时,女孩的家住在河岸边一幢陈旧的筒子楼里,岸边有块闲置的空地,堆满了垃圾。几个拾荒人就在垃圾边的桥洞里搭起帐篷,于是常见一个60多岁的老汉,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载满沿街收来的酒瓶和纸壳,车后,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吃力地推着。 男孩患有

  • 求你抱抱我

    一日,我出差到北京,在王府井大街看见一群人,中间一个小伙子,胸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求求你抱抱我”,围观的人都对他投来好奇的眼光。 小伙子面前的地上还有一张红纸写着:我叫程牛,今年25岁,三年前不幸患上爱滋病,从此远离了爱与温暖,没有人

  • 包子

    我和包子是上初中时认识的,那是整整20年前的事情,哦,天哪,时间真是算不得的。记得初中开学前,班里搞了一次竞选,我成功地成为了班长,包子当上了文体委员。那时,她的眼皮是粉红色的,我想这个小姑娘干吗要画眼影啊?后来才知道,暑假里她刚开了双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