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南京条约》签订者牛鉴简介 牛鉴的故事

《南京条约》签订者牛鉴简介 牛鉴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1:53:38  热度:6℃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一段疼痛的历史,在这个时间里,中国不断遭受外国侵略者的进犯。而腐朽的清王朝,在面对这些危机之时,无法应对,多次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而战败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一说到这些不平等条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也许是李鸿章。因为在清朝末年,许多不平等条约,都是李鸿章作为使者,与外国使者签订的。而这也是李鸿章本人在后世,受人非议甚至批判的所在。

李鸿章虽然签订了诸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却不是开此先河之人。第一个签订不平等条约之人,是本文的主角牛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就是牛鉴签订的。

道光二十一年,牛鉴担任两江总督一职。当时英国人已经入侵浙东,危及江苏。但是牛鉴到任之后,却并不热衷于两江防务。当时上海乃至吴淞防务,都是江苏巡抚梁章钜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认真经办。

梁章钜认为当时守兵人少,上奏请求朝廷调兵防御。道光帝即谕牛鉴等体察情形调派,毋误事机,而牛鉴均以毋庸入告

牛鉴为什么对防务不认真?因为他在静观局势变化,然后找个好时机,与侵略者妥协议和。虽然其他官员积极备战,但是牛鉴的拖后腿以及清朝装备的落后,最终还是让战争失败了。

1842年。在牛鉴和耆英的主导下,签订了《南京条约》。而最让人气愤的是,在双方议论条约途中,对于英军的要求,牛鉴无一拒绝,通通接受。

受到朝廷信任和两江百姓寄予厚望的牛鉴,就这样相当于半主动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尽管他位高权重,在民间却臭名昭著。

牛鉴小的时候家贫,去西安关中书院读书的时候,多亏院中厨师照拂,才能解决食宿问题,继续读书。牛鉴做官之后,送厨师千金为报。

等到牛鉴任两江总督,签下南京条约之时。已经七十多岁的厨师,专门来到牛鉴官署拜访。得到牛鉴接见后,他将变卖家中产业,而得的两千两金子还给牛鉴。

厨师对牛鉴说:当初我接济你,是指望你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百姓谋福利,并不指望你报答我。但今天你却如此误国,这是当初你给我的银钱,我现在连本带利的还给你!

牛鉴极力挽留,厨师根本不理,掉头就走,再没有来找过牛鉴。

不止是牛鉴,那个特殊年代,通过卖国而为自己谋利的人不知凡己。好想问一问这些人,当花着这些血钱的时候,良心会不会痛!

猜你喜欢

  • 平定后蜀

    我们知道,宋太祖在他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采取先南后北,先巴蜀而后北汉的政策,那么为啥赵匡胤要先巴蜀而后北汉呢?在这里,我举三个方面,来说明灭蜀地的原因。首先后蜀这个国家很有钱,那是相当的有钱,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各个割据政权中是一个土豪。

  • 宋太祖陈桥兵变

    普通人读完宋史,总觉得其中有很多的晦涩和难懂。可以归结于三点,第一是文言文,其二是古代和现代在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第三是二十四史是一个陈述,而其中很多的逻辑和细节是不加赘述的。所以,我希望由我来说说宋史,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易懂,活泼的

  • 两秀才坐船(民间故事)

    从隋唐到明清,一千三百多年时间里,有文化的人热衷于科举考试。因为一旦中举 ,社会地位就发生变化了。这天,两秀才赶考过河坐在船上。一秀才看到河边有几个人在垂钓,联想到自己科举考试不得意,说:科举就是钓鱼竿,名利犹如鱼饵般,年少读到耄耋汉,赚得

  • 馅儿饼(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有个人整天躺在那里双眼紧紧盯着天空。这时有个人走过来问:你看着天空想什么?”我在等天上掉下来馅儿饼。我听有人说馅儿饼可大哩!中间是空的,掉下来正好能套在脖颈上,连头都不需要动就能轻轻松松吃到。大的能供人吃几年,小的也能

  • 李大概

    还是孩子时,住在乡下祖父家,李大概是祖父的朋友。那时他就已经五十出头了,可依然还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依然还当打头的。”他是有名的农家把式。”农活他样样精通,就连年纪比他大的,有时种地也要向他请教。什么茬该种什么庄稼,

  • 公冶长

    公冶长从小就喜欢鸟,久而久之竟能听懂鸟语,并能和鸟进行交流。一天,公冶长坐在树下喝茶,突然一坨鸟粪落在茶杯子。公冶长大怒,抬头一看,一只喜鹊正站在巢里往下张望,几只小鸟不停的叫着。公冶长用鸟语说道:你没看见下面有人吗,竟敢随便排便?看我不拆

  • 乾隆戏店婆

    清乾隆七年三月初二,天晴日朗,春意融融,乾隆皇帝心情大好,又没什么折子要批阅,就带了几个人,换了身便装到大栅栏逛街,顺便想买点字画。逛到午时,肚子饿了,进了街边的一家小饭店儿,要了几个菜,一壶酒。酒菜刚端到桌上,乾隆一眼瞧见,柜台后面有个小

  • 畲嫂舍子救曾志

    1934年秋天,闽东苏区福霞中心县委书记曾志,成功地组织了福安甘棠农民暴动和宁德盐场盐工暴动,轰动全省,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惊恐万分,立即调动5万部队,赶到闽东围剿红军游击队,并扬言要活捉女匪首”曾志,斩草除根。曾志为了躲避敌人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