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朱德群:带走“留法三剑客”时代

朱德群:带走“留法三剑客”时代

收录日期:2025-08-07 22:36:33  热度:9℃

曾经的“留法三剑客”

2000年,经朱德群院士推荐,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200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荣耀。3位校友惺惺相惜,共同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艺术大师。

在中国艺术史上,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通常被视为林风眠最优秀的3位学生。

赵无极与朱德群同年进入杭州艺专,吴冠中则比他们晚一年。毕业后,他们先后赴巴黎学习西洋绘画艺术,被称为“留法三剑客”。后来,吴冠中回国,朱德群和赵无极则在法国继续书写艺术辉煌,他们从不同路径,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美术史上声名赫赫的3位大家。

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的相继离世,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杭州求学,师从吴大羽、潘天寿

朱德群曾谈起他与赵无极的区别:赵无极上课不专心,而他则老老实实地学习国画。

朱德群出生在一个深具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家中收藏了丰富的古典书籍和名人字画。最令少年朱德群着迷的是传统绘画,尤其是书法。

小时候,朱德群被要求学书法。“那时被家长要求学正楷,但偏偏他又没有耐心去练正楷,就在父亲的书房内找到了王羲之的书法帖子。”狂草便伴随朱德群的整个创作生涯。

1935年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这所由学贯中西的林风眠任校长的学校里,朱德群向吴大羽学习油画,向潘天寿学习国画。白天,写生绘画并尝试多种受野兽派风格影响的习作;晚上,则将精力投注于书法练习或临摹古代大师作品。

在这所学校里,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是校友。或许他们当年也未曾想到日后艺术史上会将3人并提,他们相继被授予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也被称为“三剑客”。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峰的回忆中,还有这样一段趣闻:“朱德群曾向我谈起过他与赵的区别,说赵无极上课不专心,而自己则是老老实实地学习国画。”

留学法国,斯塔尔“指引我自由之道”

朱德群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他开始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效果。

1955年,朱德群在法国马赛登陆。到法国前,他在台湾已经相当成功,却未曾放弃赴巴黎学画的想法。老师的教诲以及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内翻阅莫奈、塞尚或马蒂斯作品的普通印刷品所引发的年轻梦想,一直在牵引着他。

初抵巴黎,朱德群住在梦露街一栋简朴的旅馆内,狭窄的房间也同时充当画室。上午在法语联盟上课,下午则在大茅屋画院画素描。在巴黎早期,朱德群以描绘女性裸体为主,却已有了西方绘画大师的影子。

1956年,朱德群在巴黎市立美术馆看尼古拉·德·斯塔尔去世一周年回顾展,没想到一下就释放了深藏在内心的能量。他说:“那一年,参观巴黎现代美术馆的尼古拉·德·斯塔尔的回顾展给了我一个启示。他那风格豪放的绘画指引我自由之道,就如同我在梦中所看到的。”

朱德群决定切断与具象绘画的联系,进入极端抽象。发现斯塔尔,显然给朱德群搭建了一座意想不到的中西之间的桥梁。在抽象艺术中,朱德群的书法造诣又使其发展出无穷的内在活力,朱德群开始逐渐感受到中国书法与抽象艺术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此时的朱德群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他开始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效果,制造出未曾有过的辽阔意境。从1965年所画的《泉》中,可以看到北宋画家范宽的影子;在《遇》中,山峰间的一条路径或一片林中空地,又让人看到李可染的风格。

肖峰自20世纪80年代出任中国美院院长以来,多次与朱德群接触。他说:“朱德群也将自己的艺术心得与我交流:‘不要以为抽象艺术不要形,不要人,不要对象,我的对象都来自大自然和艺术家的心灵。’”朱德群的这番话肖峰至今铭记。

在肖峰看来,尽管朱德群技贯中西,但从其画作中仍可以看出文人画的传统,“他的画作就是用中国文人画的精粹来表达,当然中间也有西方文化的学习。可以说,朱德群就是个诗性的抽象艺术家”。

不忘故土,“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中国了”

偏爱南唐后主李煜,也喜欢杜牧、张继、陶渊明,诗的意境启发了他绘画的灵感。

“生活很简单,很严肃,也很单纯,也不善于交际,不喜欢出去,喜欢安安静静地在家。”这是妻子董景昭描述的朱德群。

在法国的家里,朱德群与妻子一直坚持让孩子说中国话。朱德群对唐诗宋词的偏爱让其也不放过对孩子的早教。儿子以华、以峰小时候,朱德群就让他们背短的绝句。朱德群偏爱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也喜欢杜牧、张继、陶渊明。董景昭称朱德群不止一次地说起,是诗的意境启发了他绘画的灵感。

随着年事增长,朱德群对肖峰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中国了。”尽管从1955年就离开故土远赴巴黎,但朱德群始终把祖国看成自己永远不能忘却的故乡。

朱德群家中的摆设多为东方风格,屋中挂满了书法和水墨画。

东方式的温情也更多地惠及中国美院的师生。当年老校长林风眠到巴黎办画展,朱德群亲人般的礼遇让林很是感动。当听说自己的恩师吴大羽没有颜料画画时,他便托人寄颜料给吴。“我记得吴大羽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造就了朱德群。’”肖峰说。

中国美术学院在法国的3个画室,一旦有活动,朱德群和赵无极都会积极参加。巴黎堵车严重,他俩分别坐地铁过来。有时候提前了两个小时,朱德群就在附近喝咖啡。这些琐碎的往事,都让肖峰唏嘘不已。

然而在肖峰那儿还是有遗憾,那便是朱德群没有像赵无极一样在美院开讲习班。1983年,朱德群返回故乡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访问,此后多次回到北京、杭州。“当时他说:‘我下定决心了,要不断地回到东方,到台湾、大陆来。’我也多次邀请他开讲习班,但都一次次地错过。”肖锋说。

猜你喜欢

  • 美国报业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她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她是《财富》杂志500强公司中第一位女性“一把手”,是美联社第一位女董事,是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在由男人主宰的华盛顿新闻圈,政治圈,凯瑟琳·格雷厄

  • 杰夫.伊梅尔特:着眼公司长远发展

    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规范里面三个方面最引人关注:一是面对竞争对手是否会遵守法规或者行规;二对股东、员工是否负责任;三是是否为公司谋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等。郎成平称,除了要求职业经理人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外,还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承担起职业经理人

  • 卡梅隆应对“穿帮”

    卡梅隆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导演,人称“电影狂人”。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部电影,成就了好莱坞电影的票房传奇。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经典影片,里面仍然有“穿帮”境头。卡梅隆收到泰森博士的纠错信之后,一度很为难。纠错吧,片子已经在世界各地

  • "宜家之父"英格瓦.坎普拉

    有人说,宜家是在一次次国内同行的抵制下成长和发展起来,并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家具龙头老大。其实,宜家的崛起与腾飞在于其创始人坎普拉德临危不惧的顽强性格、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及其与众不同的生意天分,所有这些才是缔造宜家王国的真正根基。他就是被誉

  • 英孚:做不一样的英语培训机构

    “在我十几岁时,我前往英国,希望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那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后来,我决定为其他人创造同样的机会,给他们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学习新的语言,了解新的文化。”英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英孚)创始人Bertil Hult说

  • 爱德华兹.戴明:质量管理之父

    戴明的名字,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相连。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他是首位功臣。由他主持的“四日谈”,对促进美国管理转型也影响巨大。而他同德鲁克的学术论争,对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相当影响。威廉·爱德华兹·戴明是一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质量管理学者

  • 稻盛和夫:被逼出山的日本“经营之圣”

    日本企业界,有一个“经营四圣”的说法,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日本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这是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而稻盛和夫又是其中目前唯一健在的,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2

  •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是闻名世界的一个广告语,也是世界闻名的大众摄影之父乔治·伊士曼在一个世纪前创造的著名口号,直到今天依然还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它表现了柯达照相机简练、为顾客着想的风格。作为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优秀品牌,“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