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零点末班车

零点末班车

收录日期:2025-08-07 21:06:06  热度:8℃

刘扬大学毕业以后在B市找了一份工作。为了省点房租,他住到了郊外的同学家里。

这天,老板让刘扬加班。收工之后一看表,已经十一点半了。刘扬赶紧往地铁站赶,因为地铁的末班车是零点整,错过了时间,他就回不了同学家了。

到了地铁站,已经是十一点五十分了,一班地铁刚刚开走,站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刘扬上了趟厕所,出来的时候,末班地铁刚好停在站台上。车门一开,刘扬走了进去。车上一个人都没有,刘扬找个座位坐下,闭上眼睛打起了盹。

迷迷糊糊中,他感到地铁开了起来,轰隆轰隆的,速度好像很快,该停的站没有停,语音报站系统也关闭了。刘扬没想那么多,反正他是到终点站的,中间停不停,报不报站与他无关。

睡了一会儿,刘扬睁开了眼睛,这一睁眼,刘扬吓了一跳。他刚上车的时候,车上一个人都没有,开车之后,他也没觉得有人上车。而现在,车上挤满了人,年轻人站着,老年人坐着,井然有序。只是,那些人的服装全都是古装,花花绿绿,各式各样。刘扬想,自己大概和哪个刚散场的京剧团演员坐到一块了。

正想着,一个穿着华贵的老太太向他走了过来。老太太跟刘扬客气了一番,坐下了,微笑着问:“年轻人,你这是到哪去呀?”刘扬说:“我到同学家里,终点站下。”老太太说:“我也到终点站,你下车的时候叫我一下,我有点累,先歇会儿。”刘扬点头,说:“好,到时候我叫您。”

地铁继续向前行驶着,刘扬看看表,觉得到达终点站还有段时间,就抓着吊环闭目养神。等他再睁眼睛的时候,地铁已经开始减速了,而车上也只剩下他和那个老太太了。刘扬心说怪事,车没有停,车上的人怎么下去的?难道自己刚才真睡着了,停车自己没有感觉?刘扬拍拍脑袋,叫醒了老太太。

地铁停下,车门打开,刘扬扶着老太太下了车。老太太冲刘扬点头微笑:“小伙子,我没事儿,你不用扶我。”说完,就大步流星走了起来,刘扬赶紧加快脚步在后边跟着,怕老太太脚下不稳摔倒。

出了地铁站,老太太问刘扬:“年轻人,你离家里还有多远?”刘扬叹口气,说:“还远着呢,要走一个多小时,到家就得两点了,早上五点我还要起来,睡不了几个小时了。”老太太说:“要不你到我家里住吧,我家里空房子很多。”刘扬苦笑:“大娘,我没那么多钱,租不起您的房子呀。”老太太笑了:“我又不是租房的,你有钱就给,没钱就算了。”刘扬见老太太态度诚恳,就答应了。

老太太家离地铁站很近,走了几分钟就到了。刘扬一看,这是一片深宅大院,数不清有多少间房子。只是院子里灯光昏暗,什么也看不清楚。老太太把刘扬领进一间点着好几支大蜡烛的屋子,让刘扬坐下休息。刘扬四下打量,见屋子里摆设讲究,全都是古老的红木家具,家具上摆的古董瓷器也非常漂亮,如果是真的,能值老鼻子钱呢。老太太一指一张大床,说:“今天你就睡在这里,一会儿我让丫环把洗脚水给你打来。”刘扬赶紧站起来,掏出五十块钱递过去,说:“大娘,这钱您拿去,就当房钱吧。”老太太看看刘扬手里的钱,笑了:“你这是什么钱呢?以为我是死人呢?”刘扬一愣,看看手里的钱,没有问题呀,老太太这话是什么意思?还想解释解释,老太太走了。

不大一会儿,一个小丫环端着一盆热水进来了。这小丫环长得漂亮,把洗脚水往地上一放就要给刘扬脱鞋。刘扬赶紧拦住:“算了,小姐,我自己来吧,你出去吧。”小丫环闪着大眼睛看了刘扬一会儿,噗哧一乐,走了。

刘扬洗完脚之后倒头便睡。半梦半醒时,他感到身边有什么东西在动,睁眼一看,那个小丫环正光着膀子往他被子里钻。刘扬赶紧坐起来:“小姐,你想干什么?我可不怎么喜欢这个,你赶紧走,要不我走。”小丫环看看他,微微一笑,披上衣服出去了。

天还没亮,老太太就在门外喊上了:“年轻人,该起了,地铁首班车快要发了,我们走吧。”刘扬起身出门,跟着老太太出了院子。刘扬一边往地铁站走,一边问老太太为什么起这么早。老太太说,这些日子,她都在急着办一件事情,所以早上赶首班地铁走,晚上赶末班地铁回。刘扬问老太太去办什么事情,老太太不说。

进了地铁站,刘扬和老太太上了首班地铁。首班地铁和末班地铁一样,也是从始发站直达终点站。这次,刘扬一路上都没有睡,他看得清楚,坐地铁的人还是穿着各个朝代的衣服,一个个表情冷峻,谁也不说话。地铁一路都没有停,可地铁里的人却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也不知那些人是怎么上来下去的。刘扬心里有些发毛,问老太太是怎么回事儿。老太太小声说:“年轻人,坐你的车吧,现在怪事还少吗?能管的管,管不了装看不见。”刘扬一想也是,那些人到底是什么人关我什么事?

一连好几天,刘扬坐末班地铁时总是碰上老太太,老太太总是热情地把他请到家里去住。刘扬说老是白住老太太的房不好意思,以后他还是到同学家里住。老太太叹了口气,说:“住吧,反正也住不了几天了,不瞒你说,我的家马上就要拆了,几百口子人就要无家可归了,哎,两千年的房子了,说拆就拆,上哪说理去?”刘扬一听,也很生气,说两千年的房子属于古建筑,不能说拆就拆,他要到网上发起讨论,让拆迁部门改变拆迁计划。老太太一听,挺高兴:“你去说管用吗?”刘扬说:“网上的言论是很厉害的,如果网民都反对拆这地方,这地方没准就拆不了。”老太太说:“那好,你去说吧,如果真不拆了,我好好谢谢你。”

刘扬说干就干,每天晚上连觉都不睡了,到网上论坛说老太太房子的事儿。他的帖子一发出去,马上有许多网友跟帖,都反对拆老太太的房子。刘扬心说有戏,照这样讨论下去,早晚有一天有关部门会引起注意。

谁知没过几天,老太太就满脸阴沉地来找刘扬了。说她家的房子还是要拆了,谁说都不管用了。前些日子她一直在找她的一个当大官的亲戚,想让她的亲戚帮忙,可她亲戚的房子也要拆,自身都难保,哪还管得了她?最后,老太太拿出一对小玉马,说:“年轻人,你为我的事没少费心,虽然没起什么作用,但我还是要谢谢你,这对小玉马是我家传之物,我送给你一只,如果有一天,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另一只,就如同看到了我,你可以把小玉马卖了换一套房子,我们做个好邻居。”刘扬看得出来,那小玉马是上等玉料所雕,晶莹剔透,一定很值钱。刘扬不好意思要,老太太执意要给,刘扬只好先收下。老太太让刘扬以后不要再到她家来,因为明天她家就不存在了。

接下来的日子,刘扬因为不再加班,再也没坐过地铁末班车。可他跟同学说起坐地铁首班和末班车的事时,同学两眼瞪得老大:“老兄,你真坐过地铁首班和末班车?不会吧,据我所知,那两趟车都是放空车,从不让乘客上车的,这规矩从一列地铁神秘失踪后就一直沿袭,到现在都十多年了。”刘扬大吃一惊,地铁首班和末班车都是放空车,那我是怎么上去的?车上的人又是什么人呢?

那天,刘扬坐地铁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说地铁终点站不远处的一座汉墓群在盖楼房打地基的时候被发掘出来,从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口棺材里的一个贵夫人已经死了两千年了,可尸体还和刚死的一样,红光满面,头发乌黑,身上的肌肉还都有弹性呢!那贵夫人怀里抱着一只价值连城的小玉马,史书上说,那是汉高祖刘邦的御赐之物,本应是一对,可专家找遍了墓群也没发现另一只。刘扬听得头皮有点发紧,问那小玉马现在何处,那人说正在博物馆展出。

刘扬去了博物馆,果然看到了那只小玉马,还有一只发簪。而那只发簪正是老太太头上插的,他记得很清楚。刘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跑到荒郊野外大哭了一场,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还所有无家可归者一个安静的家。

猜你喜欢

  • 清华酒楼之QQ缘

    话说我们此次10位老校友能在清华酒楼聚会,那也是一种缘分,是一种源于QQ群的缘分。我们江苏师院附中老三届原本有一个可以相互沟通的网站《息耒园》,但不知什么原因,那园子里的留言簿发生了故障,以至于老友之间少了一个交流平台。正当大家伙儿焦急并遗

  • 合作

    市长被革职查办了,上面调了个邻时市长来协助调查本市至今都还轰动的盗窃案。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新任的市长人还没到,就要求各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到会议室等着开会。然后,逐一批评各个部门的办事能力,不少人都在心里暗骂着这临时市长。会议快要结束

  • 和珅也做好事

    刚写完《秃峰笔》于亚民还觉得意犹未尽,他忽然想,这人都有两面性,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光做坏事,也不可能一辈子做的全是好事。贪官也是人,也不会例外,难道他就没有做过好事吗?这么一想,于亚民忽然就来了兴趣,于是又打开了有关和珅的网页,从头至尾查了

  • 新手上路

    老恐灰头土脸地回到家,长长地出了口气:“哎,总算忙完了。”老恐一周前刚买了辆座驾,乞丐版普桑,在道上颤颤巍巍受了几天洋罪,还是出事了。前两天回家途中,正赶上暴雨天,十字路口转弯,为躲避超车的出租,上了逆行车道,把路中央护栏给撞歪了一大截,歪

  • 父债子还

    中午放学,育红初中一年级的小强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们回家。刚一进院门,小强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因为他发现自己家里里外都是人,大家都跑前跑后,来去匆匆,一个个脸上神情凝重,有的还眼睛红红的,长吁短叹。这时,邻居王大婶看见了小强,她一把将小

  • 无忌大师

    华仙山的宝掌寺,有一位无忌大师,他书法作画写文章,样样精通,可是就是很少说话,现在是望江市的政协委员。五十年代,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华仙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迎来了一缕晨光,在王老五那破旧的房子里,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特殊的男孩诞生了。孩

  • 拾到二十万

    拾到二十万我是单位里的水暖工,大家都叫我老徐。我每天午饭后,都习惯沿单位马路散步。这天,经过宿舍楼时,我忽然发现一个黑色的皮包躺在马路上。马路丢包的骗局实在太多了,我没有贸然上前。我观察了一会儿,确信没人留意,才动作麻利地拾起包,感觉沉甸甸

  • 神秘战车

    神秘战车1999年,我所在的县公安局组建了治安巡逻大队,我刚从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就分配到大队工作。由于是新组建的队伍,大家的干劲都很足,尤其是我们这些新参加工作的民警,经常整夜整夜地蹲点抓窃贼。一天凌晨三点半,我们五个人开上了大队唯一的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