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做一个幸福的职场人

做一个幸福的职场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0:44  热度:8℃

涉世之初,长辈、朋友都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要学会适应社会,这比所有的学校功课都重要。

我的办公室结构简单,一个上司,四个“兵”。这四个里头,有一个最与众不同,且叫她小A。

小A能力未见得出色,最大特点是舍得“做”——甭管可行性如何,小A经常给上司出点子;任何一件工作,她执行的过程中至少汇报10次;对上司的家事,小到水龙头坏了,大到孩子考学,A比自家的事还上心;双休日,大家都唯恐电话响了,又被喊去加班,唯有她,加班的时候对上司说“您让我做事是看得起我”;即便不加班,我们也时时看到她挽着上司的胳膊,不是介绍超市的打折商品,就是要陪上司去某家发店烫头。总而言之,大伙儿都看出来了,巴结,且过了。

话说回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时间一长,结果自然是小A成了上司最铁最贴的“嫡系部队”。剩下的三个人,工作其实都算得上尽职尽责,但和小A高度的“责任感”与“工作热情”相比,还很有差距。上司有小A做标杆和坚强后盾,会今天张某、明天李某的批评批评,督促督促。

“你们的潜力都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呢,多向小A学学。”上司原话。

其实我们做的事不比A少啊,看来,光傻做还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像小A那样,至少可以上司叫的时候答应得快一点,上司说话的时候笑得甜一点吧,不然年终奖拿的比小A少太多,老看领导脸色,不划算了啊。久而久之,单位里,弥漫着一股捉摸不透而确实存在的阿谀之气,最大的受益人是上司,她对这种工作环境满意极了。

不久,单位发生人事变动,小A调走了,调进一个小H。

小H和小A的性格差异就如同南北两极。她既不会对上司多一个笑脸,也绝不关心上司家事,她从一个很清闲的部门过来,没什么上进心,所以手头的工作都干得不紧不慢,拖拖拉拉,能敷衍则敷衍。这么一个人替换了小A,上司非常郁闷,不时“敲打”H,但H非常自我,不轻易改变,基本上上司或明或暗的批评和期望,她都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松了一口气的是余下的三个人,小A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压抑,这下好了,有了H这个参照系,我们每个都算是表现不错。

日子一长,大家也懒散了许多,慢慢恢复了本性,上司喊的时候,步伐又从小跑变成了走,渐渐忘了一件事情多次请示汇报,忘了再给上司送免费的电影票。万一上司有个什么不高兴,大家知道,一般的开火对象是H,主要因为她替代小A,致使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工作环境改变。缺点是,H不能完成的工作,不得已常常要摊到其他三个人身上。大家又发现,上司也变了,她对H以外的几个人,开始和气得多,她不希望大家受H的影响,变得和H一样,那就不是工作氛围的问题了,单位会没法正常运转。

我不喜欢A营造出来的办公室氛围,也不欣赏H的职场作为,只是从她们身上我惊异地发现,原来一个人可以对一个集体有如此大的影响,原来,我们不仅仅是可以去适应,还可以去改造。

总是以红尘万丈、江湖险恶、个人渺小、强权势大为理由,忘记和忽略我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力量。

你会说,这不是什么新发现啊,这简直就是常识,社会改造我们,同时我们改造社会。

既然如此,我不愿做小A,也不愿做H,我愿意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职场人,尽职、尽责,无需奉承,春暖花开。

你希望身处的世界变成何等样子?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个你愿景中的人。个人,有意想不到的力量。

猜你喜欢

  • 张嘉佳:“学渣”与“学霸”混搭的青春

    张嘉佳:“学渣”与“学霸”混搭的青春作者:白雪左丽慧童年一定要属于农村1980年,张嘉佳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的姜灶乡。这个苏北小镇靠海,当地方言喊作“姜灶港”。就像他在《请带一包葡萄干》里描述的那样:一条马路横穿镇子,以小学和市集为中心,扩散

  • 一个人的操守

    一个人的操守作者:牧徐徐隆·延克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著名作家,但在上世纪30年代初,他还只是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的一个小编辑,负责编辑一本不太出名的文学期刊。一天,延克尔收到一份短篇小说来稿,寄稿人称该稿是她母亲在打扫老房时,无意间发现的,自

  • 不守规矩的顾客免进

    不守规矩的顾客免进作者:耿景辉在上海陆家嘴西路,有一家名为“古典玫瑰园”的茶餐厅,以雅致、安静、干净的特色而闻名,老板是来自台湾的黄腾辉,其经营之道就是给顾客立规矩。开店做生意,唯恐没有顾客上门,而黄腾辉却如此拒绝顾客,初衷何在?“每个人的

  • 替人守月繁星满天

    替人守月繁星满天作者:张小平16岁时,他和哥哥在汽车站附近开了家茶厅。几个月下来,生意很清淡,兄弟俩失去了信心,准备尽快歇业。那天,他早早地准备关上店门回家,有个老者进来请求:“能帮我个忙吗?我太太夜里11点才从远方回来,到时我想接她来这里

  • Dr.魏:做最特别的“科学男神”

    Dr.魏:做最特别的“科学男神”作者:张霖梅王颖青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被公众亲切地称为Dr.魏的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魏坤琳被打造成了科学明星。他总是在观众惊呼选手的特异功能之后,冷静地用科学理论给出分析。面对“帅教授”的称谓,他一再强调

  • 每个故事都没有不好的结局

    每个故事都没有不好的结局作者:慕光50岁了,他的人生却迎来流亡。巴黎火车站。当他不得不从这里离开祖国到邻国避难的时候,他护照上的名字不再是大名鼎鼎的维克多·雨果,而是一个请人伪造的假名“兰文”先生;他的身份也不再是受人景仰的著名作家,而是一

  • 没有画的地方也要钱

    没有画的地方也要钱作者:黄永玉人家问我为什么有那么多同班同学,初中三年总共六学期,我留了五次级,150个老同学总是有的。几十年后,回到厦门,集美大学的老同学聚在一起,有时也开玩笑地帮我计算老同学的名字,现在在哪里,当什么大医师、院长、教授、

  • 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

    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作者:季冠霖小时候,我放弃了代代相传的京剧,选择了上学;中专毕业后,又放弃了电台那份“有前途的工作”,选择了上大学。不管怎么取舍,我从没有因为失去什么而内心纠结,也没有因为得到什么而真正充满喜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