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南门题字

南门题字

收录日期:2025-08-08 07:20:22  热度:10℃

彰德府地处直隶、河南两省交界之地,乃殷商故都。古城繁华,商贾云集。府城南门上书“南通十省”四字,字大如斗,气势非凡。很多文人学士不远千里赶来,就为一睹横匾四字风采。此匾出自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风流才子刘更新之手。写这字时刘更新只有十四岁。

话说乾隆四十六年春天,刘更新参加彰德府院试,取了案首第一名,成为秀才。放榜之后无事,刘更新欲到城南游览名胜,走出城南门太阳才刚刚露头,巍峨的城墙镀了一层金色。只见城门洞的上方辟一匾额,牙砖镶边,雪白的底子,还没题字。几个人正在用长杆和木板搭脚手架,据说是今天要请“彰德一支笔”任翰墨城门题字。

刘更新一听有人题字,来了兴致,就上前和搭架子的人攀谈。一个满脸胡须的汉子道:“请‘彰德一支笔’写一个字,就要五两银子,还需好酒好饭伺候着。”

刘更新有点不解,漆黑的眼睛瞪得溜圆,说:“不就是写几个字吗,还要银子?”

“小孩子家懂得什么!”那人放下木杆说,“没有名气的人白写也没人要,出了名的人写的字就成了金豆子。名气越大,字就越值钱。我们一大早就肩扛手提地忙活,为人家搭架子。等人家拿笔写完了再拆,手忙脚乱地一天挣不了二分银子!这就叫有智吃智,没智吃力啊。”说完又叹口气转身干活。

刘更新想起当地出版的《彰德墨宝》里有任翰墨写的字,笔力沉浑,但缺少了几分柔美,与辑录的历代名家作品比较,只能算个中等。想到这些,刘更新脑子里有了个想法,便朝扛木杆的汉子说:“这位大哥,你不用叹气,今天大家定能挣到一两银子!”

那汉子扭过头来,哈哈地笑着说:“小兄弟,话儿中听,可谁给呀,你给吗?”

刘更新拍拍胸脯:“我虽然年幼,也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绝无戏言!”

正在这时,一声锣响,从城门洞里抬出一顶轿子,探出一个身穿白鹇补服的五品官员。他环顾周围人群,又向城上扫一眼问道:“准备得怎么样了?”一个文吏上前躬身答道:“回禀府台大人,一切准备就绪。只是任先生临时变卦,不肯来了。”

“什么?昨天说得好好的,怎么又不来了?你们这帮奴才真不中用!”

文吏扑通一声跪下道:“回大人,不是小人办事不力,是先生嫌‘润笔’少,说……昨日我与任先生讲定,每个字五两银子,城门上题‘南通十省’四个字,共付他二十两润笔费。大人已准了,银子也备了,与任先生说好今日辰时初刻备轿去接。可刚才我按时赶到,任翰墨却说:‘古名士一字千金,我虽不敢与名士相比,五两银子也太寒碜了。钱不在乎,就传出去怕跌了面子。’小吏问他要多少,他说最少一字再加五两,十两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我说这个我可做不了主……”

知府听着,变了脸色。“这老杂毛,竹杠敲到老子头上了!区区一字,竟要十两银子,写四个字倒顶我半年的俸禄!也忒黑了些。”说到这儿,他用手重重地在脚手架上一拍道,“离了张屠夫,就不吃猪肉了?我们到卫辉府另请高明。”

“大人,不可如此!”说话的正是刘更新。

知府扭头一看,道:“小孩子家,懂得什么?站一边去!”

“大人所言差矣!我虽然年纪尚幼,却是新榜生员院试案首,也算有功名的人,怎敢无端胡言乱语,只是想为知府大人分忧罢了。”

知府听试官们说过,这次院试案首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不但文章字字珠玑,字也写得刚劲秀拔,阅者无不称为奇才。难道就是面前这个孩子?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姓刘名更新。”

“试官都夸你文、字俱佳,果然一表人才。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

“为一块牌匾到外府请人,花费不会小,算银子账不划算;更划不来的是面子,堂堂彰德府竟连个写字的人都找不到吗?”

“可这几个字事关重大,为什么要写‘南通十省’?”知府扫一眼众人,接着说道,“就是说彰德以南的两湖两广、云贵川陕,还有赣皖等十几个省份进京都要经过此门,内中有多少名流硕儒、文坛高手,因此写不好就会让人小看我们彰德,大才难求啊!”

“大人不必忧虑,我来试试怎样?”刘更新望着知府说道。

“你?”知府大笑,“彰德府稍有名气的书法高手几十人,除了一个任翰墨外还没人敢接这个差事,别耍脾气了,让人见笑了!”

刘更新生气了。“我还没有写呢,你怎么断定不行?”

“书家出手十年功。你才多大,写干了几缸水?磨秃过多少支笔?”知府说着挥挥手,“本官念你年幼无知,不与你计较,快退下吧。”

刘更新高声说道:“是骡子是马还需遛遛看,咱们打个赌行不?”

看小更新那个摇头晃脑的样子,逗得知府来了兴趣,笑着问:“怎么个赌法?”

刘更新指着城门上方粉白的匾额道:“反正脚手架已搭好,我上去写了。让大家评评,说不行,立刻铲掉,工钱物料由我出,另赔纹银十两。”

知府笑着说:“也行,反正今天任翰墨写不成了,就让你这孩子耍弄耍弄,也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可你的银子在哪儿呢?”

刘更新说:“我是来赶考的,身上确实没带那么多钱,但家有良田五十亩,自愿立下字据,作为抵押。你是父母官,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怕我耍赖吗?”

知府没料到一个少年,却有如此胆量气魄,暗暗称奇,心里便生出几分喜欢。说道:“本府成全你,就写写看吧。”刘更新看着知府说:“如果我写得好呢?既然打赌,不能只押一方!”说着看了看那伙刚才搭脚手架的人又说,“俺的字要是众人叫好,知府大人也觉得‘当门无愧’,便请赏学生十两银子。”

知府心想这不过是开个玩笑,便说:“行,本府答应你!”

知府请“彰德一支笔”任翰墨在南城门上题字,城里城外远远近近的人都赶来看热闹。府城周围的文人学士,争睹“一支笔”风采和现场盛况,所有童生秀才只要听到消息没有不到的。真是人山人海。开始听说任先生不肯来,很多人觉得扫兴,正准备离开,竟跳出来个十多岁的娃娃,夸下海口,还敢与知府大人打赌,立时吊起了众人胃口,争相观看。只见刘更新把长袍前襟撩起掖在腰间,敏捷地登上脚手架,在高台上站定,朝下面的人群躬身作揖,朗声说道:“各方父老乡亲、文人前辈,更新今日献丑了!”说完拿起台上准备好的扫帚般的大笔,在墨水盆里蘸蘸,面对粉白巨匾,略一端详,运气挥笔,刷,刷,刷,刷,人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南通十省”四个大字已经出现在匾上。那字颜筋柳骨,又兼二王之神韵,灵动传神。从笔画到布局,珠联璧合,与城楼浑然一体。全场立刻欢声雷动。更新转过身来,作一个揖,这才提着那杆大笔下台来。

忽然有人高喊:“字写得这么好,可还没有写完全呢,怎么不写了?”

众人细看时,果然那个省字还少最后一点。都跟着嚷起来。更新也不答话,微微笑着示意众人后退几步。

只见他双脚一纵,右臂一抡,那笔“嗖”地飞了出去。不偏不倚,笔头正好落在省字着点的位置。啪的一声,那笔也随之坠落。再看时“省”字已完整无缺。那点儿上尖下圆,似一只飞上去的燕雀:尖是喙,粗黑微弯处是躯,两条分叉朝着字的重心向上勾挑又恰似爪。竟比手写上去的还要准确精当!更有懂行者认为那点有画龙点睛之妙,使整块匾额更加气韵不凡,生动传神,妙不可言。

原来刘更新生性活泼,平日习字时也不安分,写到带点的字不肯当即就点,喜欢贴到墙上、悬到树上掷笔加点。这本是孩子淘气,不想今日当众露了一手。

再说那个号称“彰德一支笔”的任翰墨老先生,虽然百般推辞,听说要用个孩子题写,也从家里跑来,想躲在人堆中看笑话。可刘更新一出手就把他震了。任翰墨分开众人,拉住刘更新的手连声赞叹:“后生可畏,奇才,奇才!”接着又道,“别说在彰德一府,就是整个河南十二府文士的字老夫能看上眼的也不多。可今天我服你了!老夫从此再不敢以‘彰德一支笔’自居了。”

刘更新走到知府跟前道:“知府大人,咱们打的赌该兑现了吧!”

知府叫过身边衙役,把准备给任翰墨的润笔银子取出一半交给刘更新。刘更新接过银子,招呼刚才搭脚手架的那个大胡子:“我答应给你们每人一两银子的,十个人,正好,拿去吧。”“大胡子”和那帮苦力连连称谢。

从此,刘更新在彰德府家喻户晓,“南通十省”四字匾额誉满天下。

猜你喜欢

  • 临沂行

    我们住在沂州府会馆,有时间我就和张广秀交谈,吃饭的时候交谈,散步的时候交谈,只要我们两个都有空闲的时候就谈,时间长了,我们无话不谈。这一天早上,我们走出会馆,沿着公路慢慢的往东走去,走了几十米远,有一条向南的公路。公路的东边,一排排整齐划一

  • 爱心接力

    林云寺脚下,一群穿着各式服装的人步履匆匆的疾步前行,大概是有相识的吧,偶而还能听见“加油”、“快点”的声音,他们此行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的——林云寺山顶。从山脚向上看去,并不能一眼望到顶,如白丝绸般的浓雾将整个山顶包裹其中,给人一种神秘感。一

  • 效仿哪个故事

    有个聪明的年轻人,一心想当一个成功者。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却屡屡失败。于是,他决定拜访智者,寻求成功的秘诀。“执着!”智者听完这个年轻人的叙述说道。为了证明这个论断,他讲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父亲要到野猪岭去狩猎,先让三个儿子分头探路

  • 冠军的道路

    一群蛤蟆在进行比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太难为它们了!这些蛤蟆无法达到目的,无法达到目的。”围观的蛤蟆继续喊着:“太艰苦了!你们不可能达到塔顶!”其它的蛤蟆都被说服停

  • 信念的力量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的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

  • 白蝴蝶花

    多年不见的一位朋友嫣到家中做客,看到一个精美镜框。她惊奇地发现,里面不是斑斓的油画,不是天然贝壳,也不是脉络清晰的树叶或须爪皆全的昆虫标本,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蝴蝶结,像是用医用纱布结成的,这显然与她见过的所有饰品都不同。嫣十分诧异地问:“

  • 职责

    父亲在一个偏远的小火车站整整干了42年,从信号员干到小站站长。母亲去世很早,我从小是在父亲背上听着火车汽笛声长大的。父亲退休那年,我考上了省城的警察学校。离家那天早晨,他要亲自送我上火车。父亲的话很少,只是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站在月台上的父亲

  • 德以诚为本

    美资企业雅利安公司准备招聘4名中国高级官员,一名青年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复试由总经理贝克先生主持。当那名青年走进小客厅时,贝克先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先是迟疑:“是你?你是……”转而一脸的惊喜,并紧紧握着那青年的手,用流利的中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