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情更眷顾坚强的人

爱情更眷顾坚强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7 22:04:50  热度:9℃

我认识这样一位姐姐,她为了一个在我看来毫不起眼的男人而选择轻生。追悼会上,那个男人没有出现。那位姐姐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曾经很相爱。当爱情不再了,那个男人离开了她。她苦苦哀求,还是没能挽回那份曾经的爱情。于是,她跳楼了。

我为那位姐姐痛心不已,对那个男人恨得咬牙切齿,甚至认为是那个男人害死了那位姐姐,他才是真正该去死的人。

我的一位朋友跟我提起过一位画家,他说:“那位画家有一些自画像,自画像上的他只有一只耳朵。”“他的另一只耳朵呢?”我好奇地问。于是,朋友给我讲述了那位画家的爱情故事。

画家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女人,但是,那个女人并不爱他。画家非常痴情,一心想娶那女人为妻。那女人非但没有答应画家的求婚,而且还戏耍他说:“如果你有勇气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来送给我,我就答应嫁给你。”画家信以为真,毅然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献给了那个他深爱着的女人,而那个女人还是没有答应嫁给他。被爱情苦苦折磨的画家最终选择了自杀。

我的那位朋友埋怨说:“画家怎么那么傻呢!那个女人要他割掉自己的耳朵,那样残忍地戏耍他,而他,竟然为了这样一个根本不值得去爱的女人选择自杀,真是太不值了。”

听了朋友对画家的埋怨,我对那位姐姐的想法开始动摇了。

那位画家和我认识的那位姐姐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难道真的是“负心女”和“薄情郎”害死了他们吗?如果是其他人要画家割下耳朵,画家会这样做吗?如果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与那位姐姐渐行渐远,她会跳楼吗?当然不会。很多人会说:伤你最深的往往是你最爱的人。正是因为你太爱对方,所以,你才会在乎对方对你的态度。其实,是自己给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如果自己把事情看开,心就不会受伤。真正伤害自己的人,只能是自己。

无论是那位“割耳画家”,还是我认识的那位姐姐,他们把所爱的人看得太重,甚至重于自己的生命,以至于无法释怀,最终亲手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总习惯一味地责怪那些不懂得爱护他们的人,却忽略了,他们自己都不懂得爱护自己这个事实。如果自己都不珍惜自己,还怎么指望别人去爱护你、珍惜你?

任何一种伤害都是一时的,或许疗伤的过程会很痛苦、很难熬,但一切都会过去。

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人活在世上还有许多生命要义,还有许多除爱情以外的社会责任、角色责任需要你去担当。所以,人要懂得珍爱自己、珍惜生命,不要把爱情当成自己的宗教。只有真正读懂了爱情,正确地看待和对待爱情中的挫折,你才会坚强起来,才不会轻掷你的生命。你真正坚强起来了,爱情也才会眷顾你。

猜你喜欢

  • 沈从文的命中贵人

    二十岁时,沈从文决意北漂。“我准备过北京读书,读书不成就做一个警察,做警察也不成那就认了输,不再作别的好打算了。”在散文《一个转机》中,沈从文对读者如实相告。殊不知,冷遇和打击正在前方等候他。京城米珠薪桂,居大不易。他上午去北大旁听,傍晚回

  • 三千步里识人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

  • 一生的习惯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种过地,赶过车,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我大概14岁开始织布。记得那时我的个儿小,织布的坐机板高,脚够不着,家里还专门为我做了一个霓子。17岁时,我到北京做小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给木工班扫刨花。当时有个

  • 科学家也有文艺范儿

    美剧《生活大爆炸》热播,科学家和极客成了最时尚的人士。其实西方科学家一直都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幽默感,并不是不解人事的书呆子。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费什尔有一次遇见了小说家赫尔曼-苏德曼,苏德曼感谢费什尔发现了佛罗拉(一种安眠药):“你

  • 快,为亚洲人跑进十秒!

    很多人把足球比作“体育之父”,把田径比作“体育之母”,而在田径运动所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中,百米决赛则是一个最刺激、最尖端、最引人关注的项目。我们经常看到,站在世界顶级百米决赛跑道上的8位选手,多为清一色的黑人——黑人选手的体型是那么令人羡

  • 不欣赏,但包涵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倒下的那一霎间,观望的人群发出了一阵欢呼,好似做了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一般。树太大了,不好整棵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锯子,把树分解

  • 拿破仑也跨不过那座山

    1800年,拿破仑率领四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突袭了奥地利军团。拿破仑跨下白色骏马,神态自若,右手指向前方的山峰,给世人留下一句名言:“不论前面迎接我们的是鲜花还是大炮,我们都要跨过这道山峰。”拿破仑也有跨不过的山——在处理妻子约瑟芬和他

  • 巴菲特午餐,“掉价”不掉色

    “追随巴菲特的人拍卖午餐,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中国人到菩萨那里朝圣还愿,同时捐献给寺庙一些款项。每年捐款数额起伏很大,非常不确定。”想要和“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需要多少钱?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今年是最划算的一次。当人们感叹巴菲特“廉颇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