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其三十)赏析

诗(其三十)

唐 · 拾得
少年学书剑,叱驭到荆州。
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
归来翠岩下,席草玩清流。
壮士志未骋,猕猴骑土牛。

注释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书剑:书指文学,剑代表武艺,比喻文武双修。
叱驭:驱使车马前进,这里指旅行或行进。
荆州:古地名,这里泛指远方。
闻伐:听说征讨。
匈奴:古代北方民族,这里泛指外敌。
婆娑:徘徊、闲逛的样子。
无处游:没有地方可以游览或施展才华。
归来:返回。
翠岩:长满绿树的山岩,形容环境清幽。
席草:坐在草地上。
玩清流:欣赏清澈的水流,享受自然之美。
壮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志未骋:志愿没有得到实现或施展。
猕猴:聪明但淘气的猴子,比喻有才能但未被重用的人。
骑土牛:土牛指泥塑的牛,无法真正驰骋,比喻处境局限无法大展宏图。

翻译

少年时学习书法剑术,驾驭坐骑抵达荆州。
听说匈奴已被征服殆尽,四处闲逛已无处可游。
回到青翠的山岩下,坐在草席上欣赏清澈的溪流。
壮士的雄心还未得到施展,好比猕猴骑在土牛上不得驰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青春岁月与壮志未酬的诗篇。诗人以"少年学书剑,叱驭到荆州"开篇,表达了年轻时期对知识和武术的渴望,以及对英雄事业的向往。"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一句,则透露出边塞战事已平息,无需再四处征战的情形。

然而诗人的内心并未因此安定,反而显得有些失意和迷茫。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选择了归隐山林,用"归来翠岩下,席草玩清流"来描绘其退隐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这里的"翠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而"席草"则是对简朴生活态度的一种写照。

最后两句"壮士志未骋,猕猴骑土牛"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依然不甘平庸,对于尚未实现的壮志仍有所期待。"猕猴"在这里象征着一种顽皮而又充满活力的形象,而"骑土牛"则是一种对比和諷喻,通过这种夸张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整首诗通过这样的抒情,展现了一位壮年才俊在历史变迁中所体验到的挣扎与迷茫,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