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天宁通老见贻
宋 · 李弥逊
病馀真是独醒人,还在僧窗自在身。
竹杖芒鞋寻胜趣,斋盂禅板悟前因。
江山臭味如相觅,猿鹤家风愿卜邻。
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
竹杖芒鞋寻胜趣,斋盂禅板悟前因。
江山臭味如相觅,猿鹤家风愿卜邻。
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病馀:病愈之后。独醒:清醒独立。
僧窗:僧侣的窗户。
自在身:自由自在的生活。
竹杖:竹制的手杖。
芒鞋:草鞋。
胜趣:美好的情趣。
禅板:禅修用的木板。
江山:自然山水。
臭味:气味,这里指相似的志趣。
相觅:寻找。
卜邻:选择邻居。
高人:高明的人。
着语:交谈。
白头新:新结识的老朋友。
翻译
病愈后我真是一个孤独却清醒的人,仍然在僧舍的窗户边过着自由的生活。手持竹杖穿着草鞋去寻找美好的情趣,斋饭和禅杖让我领悟过去的因果。
山水之间的韵味仿佛在寻找我,我希望能与猿鹤这样的高雅之士为邻。
如果有更高明的人来交谈,我交往的朋友中哪怕有白发新人也无所畏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天宁通老见贻》。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追求佛法悟性之作。
"病馀真是独醒人," 这两句通过设立一个假想的情境,提出诗人自己虽然生病,但内心却清醒如同独自醒来的人。这里的“病”可能是指身心上的不适,而非实质性的疾病。
"还在僧窗自在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即使处于俗世,也能保持一种出家人的超然与自由。
"竹杖芒鞋寻胜趣,斋盂禅板悟前因。"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他手持竹杖,脚穿麻鞋,在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同时在斋堂内通过禅坐来思考和领悟生命中的因果。
"江山臭味如相觅,猿鹤家风愿卜邻。"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他希望能够像猿鹤那样,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家园,并且融入其中。
"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态度的展望。即使年华老去,也不畏惧与朋友们继续交流思想,这种精神境界令人敬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追求佛法、悟性,以及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生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