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杂兴三十九首(其二十七)赏析

杂兴三十九首(其二十七)

宋 · 张镃
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
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
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
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

注释

天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代表宇宙生成的开始,象征水和清洁。
洁清:形容事物纯净无暇,高尚纯洁。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以清高自守著称。
饮冰:古人形容极寒的饮水,象征清心寡欲。

翻译

天一生水,其性质何等洁净纯粹。
它从未让人产生贪婪之心,即使饮用也会保持节制,不失公正之道。
伯夷和叔齐向来崇尚高尚,他们对饮水可能有着超乎常人的冷冽理解。
他们的仁德与谦逊其实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他们在沉默中展现出内心的明净。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镈的作品,收录在他的《杂兴三十九首》中。这是一首哲理性强的五言绝句,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了作者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对品德修养的寄寓。

诗的开篇“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表达了水的纯净本性,它从天而来,不染尘埃,象征着人的高尚情操。紧接着,“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指出水虽美好,但若过度享用便会导致人的贪婪丧失廉耻。这两句通过水的形态和作用,引出了人性的双重性,一方面是纯洁高尚,另一方面则是可能招致的贪欲。

“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中的“夷齐”指的是古代贤明的人物,他们的心性如同清晨的露水,纯净而不染尘埃。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人德性的崇敬,以及对清冷饮冰(象征坚守正道)这一行为的向往。

最后,“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则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认识。“仁鄙”指的是待人接物应有的宽厚和谦逊,“成自取”意味着这种品质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同时,“处默先内明”表达了一种在沉默中寻求内心光明的修养态度,强调了内省和静默对个人德性培育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水这一自然元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修养,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