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赏析

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

明 · 李流芳
汪生昨自欈李还,忽然向我谭长安。
自言指日长安去,及此春深花事阑。
嗟乎汪生何太迂,少年不肯守床帏,因人远役将何为。
我是长安旧游人,三年一度长安春。
如今怕说长安道,送子忽忽伤心魂。
长安城中有何好,惟有十丈西风尘。
人畜粪土相和匀,此物由来无世情。
贵人逢之亦入唇,其味不减庖厨珍。
别有高梁桥下水,柳色一湾尘似洗。
从此沿流向玉泉,湖山亦有江南意,充君画本差可耳。
君不闻京师画工如布粟,闽中吴彬推老宿。
前年供御不称旨,褫衣受挞真?畜。
此事下贱不可为,君但自娱勿干禄。
吾友重瞳之孙气食牛,万金散尽图千秋。
一朝掉头出门去,为我问之何所求。
君应朝夕进苦口,勉之闭门发策勿妄侈交游。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诗中以汪生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长安繁华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汪生昨自欈李还”,描绘了汪生从欈李归来的情景,暗示着他的旅程与经历。接着,“忽然向我谭长安”一句,点明了汪生与诗人的对话主题,即关于长安的讨论。汪生自述即将前往长安,并在春深时节,花事已阑之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然而,诗人通过“嗟乎汪生何太迂”一句,对汪生的决定表示了担忧和不解,认为他年轻时不应远离家庭,而应坚守在身边。

诗人自己曾是长安的旧游人,对长安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提到自己三年一度回访长安,而现在却不愿再提及长安的道路,这反映了他对长安现状的失望。长安城中的景象被描绘为“十丈西风尘”,充满了污秽与尘埃,与诗人记忆中的长安大相径庭。他指出,这里的环境如同人畜粪土相混,没有真正的世情,只有权贵们享受着这种不洁的物质。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长安社会的虚伪与腐败。

诗中还提到了高梁桥下的清水,柳色一湾,以及玉泉湖山的江南意趣,这些自然美景与长安的污浊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对画工的讽刺和对朋友孙气食牛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追求的思考。他劝告汪生不要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专注于自我修养和艺术创作,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以免受到世俗的束缚和伤害。

整首诗通过汪生的故事,以及诗人对长安的观察和反思,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