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乾明观(其四)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丹室白云深,红尘不受侵。
鸣琴惊鹤梦,弹铗恐龙吟。
只有清虚事,全无名利心。
谢渠为下榻,买酒共侬斟。
鸣琴惊鹤梦,弹铗恐龙吟。
只有清虚事,全无名利心。
谢渠为下榻,买酒共侬斟。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寓乾明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丹室白云深,红尘不受侵。”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丹室"指的是书房或是居所,这里用“丹”字可能暗示着一种高雅、宁静的生活状态。“白云深”则给人以飘渺、遥远之感,象征着诗人与世俗隔绝的境界。"红尘不受侵"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排斥。
“鸣琴惊鹤梦,弹铗恐龙吟。”
这里通过古代常见的意象——琴、鹤、铗(一种古代乐器)、龙来形容诗人的艺术生活。"鸣琴"指的是演奏琴瑟之声,能惊飞鸿鹄;"弹铗恐龙吟"则是说弹奏乐器时担心惊醒了那沉睡的龙。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寓所中的艺术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只有清虚事, 全无名利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只有清虚事"意味着诗人只关注于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而非世俗功名。"全无名利心"则更加明确地表述了诗人对名誉、物质利益的淡泊。
“谢渠为下榻,买酒共侬斟。”
最后两句描写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与友人的交往。"谢渠为下榻"意味着诗人有朋友来访,还特意准备了坐处;"买酒共侬斟"则是说和朋友共同享用美酒,体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间保持适当距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