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夹漈草堂(其二)
宋 · 郑樵
堂后施柴堂上烧,柴门终日似无聊。
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
述作还惊心力尽,吟哦早觉鬓毛彫。
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
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
述作还惊心力尽,吟哦早觉鬓毛彫。
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
注释
施柴:堆放柴火。柴:木柴。
终日:整天。
似:好像。
无聊:寂寞无聊。
蓼虫:蓼属昆虫,常指水边的虫子。
不解:不懂得。
知:理解。
辛苦:辛勤劳苦。
慰:安慰。
寂寥:孤独。
述作:写作。
惊心力尽:感到心力疲惫。
鬓毛:鬓发。
彫:凋零,这里指斑白。
布衣:平民的衣服,借指平民百姓。
蔬食:蔬菜粗食。
随天性:顺应自然本性。
休讶:不必惊讶。
巢由: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
见:拜见。
尧:尧帝,古代贤君。
翻译
柴火堆在屋后,炉火在堂上燃烧,柴门整天似乎都显得寂寞无聊。蓼草中的虫子不懂得辛劳,松鹤又怎能安慰这份孤独呢。
写作和吟诵已让我感到心力憔悴,早早地发现鬓发已经斑白。
我过着朴素的生活,顺应天性,不必惊讶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不求见尧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郑樵所作的《题夹漈草堂(其二)》。诗人通过描绘草堂内外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首句“堂后施柴堂上烧”形象地展示了柴火燃烧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简朴;“柴门终日似无聊”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运用了象征手法,蓼虫象征无知,松鹤象征高洁,但都无法真正理解或安慰诗人的内心孤独。诗人感叹自己在创作和思考中感到身心疲惫,“述作还惊心力尽”,而“吟哦早觉鬓毛彫”则揭示了岁月流逝和才华老去的感慨。
最后两句“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认同,认为即使像巢父、许由那样隐居不仕,也不应因此而惊讶他们未能得到像尧那样的圣明君主的赏识。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自我风骨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