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离诗二首赏析

离诗二首

近现代 · 冯振
十四下苍梧,南游浮沧海。
负笈渡春申,志学良不改。
投笔笑班生,登车慕仲举。
茫茫一世间,悠悠谁共语。
赢氏带山河,金城以为固。
非义终自毙,亡秦实三户。
天地正扰攘,龙蛇乘云雾。
自谓脱颖出,不向囊中处。
方枘纳圆凿,焉得不龃龉。
屈己以从人,惧负平生志。
杖策薄言归,逍遥以适意。

词语解释

班生的意思:(1).指 汉 班嗣 。以信奉 老庄 ,超脱人世著名。《宋书·谢灵运传》:“愧 班生 之夙悟,惭 尚子 之晚研。”原注:“ 班嗣 本不染世,故曰夙悟。”(2).指 汉 班固 。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吾乃翦荆棘,驱狐狸,始立 班生 之宅,渐成 应叟 之地。” 明 薛蕙 《杂诗》:“ 班生 嗣前烈, 马融 遁远方。”参见“ 班生庐 ”。(3).指 汉 班超 。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唐 豆卢詵 《岭南节度判官宗公神道碑》:“不安 颜子 之贫,遂投 班生 之笔...

薄言的意思:(1).急急忙忙。《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高亨 注:“薄,急急忙忙。言,读为焉或然。”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清 方文 《王雷臣待御招同沉仲连李叔则喜而作歌》:“我謁 王公 霜气肃,适有三贤先在屋。薄言取酒御风寒,涓滴纔濡春满腹。”一说为助词。见 清 刘淇 《助字辨略》卷五。(2).浅薄的话。多用作谦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鬢髮班白,幸逢推荐,恩命垂至,自貽颠...

沧海的意思:◎ 沧海 cānghǎi[deep blue sea;the sea]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乘云的意思:(1).驾云;驭云。《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乘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夜领 张彻 投 卢仝 ,乘云共至 玉皇 家。”《镜花缘》第十三回:“当日小弟闻 大人国 只能乘云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见之,今果至其地,真是天从人愿。”(2).升天,仙去。 宋 苏舜钦 《感兴》诗:“吾朝三圣人,乘云不可覩。”...

春申的意思:(1).指 春申君 。《荀子·成相》:“ 展禽 三絀, 春申 道缀基毕输。”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当此之时, 齐 有 孟尝 , 赵 有 平原 , 楚 有 春申 , 魏 有 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唐 杜牧 《春申君》诗:“烈士思酬国士恩, 春申 谁与快寃魂。”详“ 春申君 ”。(2). 上海市 的别称。 元 黄溍 《登钱山望菰城慨然而赋》:“耸身白云上,始见 春申 城。” 郁达夫 《和曾广勋先生赐赠之作》之一:“十载 春申 忆旧游,江关词赋动离愁。”参见“ 春申浦 ”。...

从人的意思:(1).随从;仆从。《墨子·备城门》:“从人非亓故人。” 孙诒让 间诂:“言非其故所属吏卒。”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从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水浒传》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听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价气,问从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顾东桥》:“ 东桥 顾从人,赏银五钱遣之。”(2).指投靠他人。《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3).指嫁人。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定情篇》:“右...

得不的意思:能不;岂不。《史记·秦本纪》“伐 南山 大梓” 司马贞 索隐引《录异传》:“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志忠 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 司马懿 所擒乎?”...

地正的意思:我国古代历法之一。指 殷 代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的历法。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正》:“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 殷 为地正,色尚白也。”《礼记·檀弓上》“ 殷 人尚白” 郑玄 注“以建丑之月为正” 唐 孔颖达 疏:“ 殷 质法天,而为地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十三》:“其説备於 刘歆 《三统历》。古时迭用此法, 夏 则改 尧 舜 所用 顓頊 之地正,而復上古之人正也。”参见“ 三正 ”。...

方枘的意思:方形的榫头。方枘不能入圆孔,比喻不相投合。 唐 陆龟蒙 《寄怀华阳道士》诗:“我悲雌伏真方枘,他骋雄才似建瓴。” 宋 秦观 《送刘贡夫舍人》诗之二:“ 观 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参见“ 方枘圆凿 ”。...

非义的意思:(1).不义,不合乎道义。《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杨伯峻 注:“不义之事勿触犯之。”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子不相形,不祷疾,不卜非义。”《二刻拍案惊奇》卷八:“非义之财,自然减福。”(2).不合经义,违反经义。《后汉书·徐防传》:“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説为得理。”...

负笈的意思:(1).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马非百 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2).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固 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 三辅 ,学‘五经’,积十餘年。”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孙中山 《中国之革命》:“ 满清 之昏弱,日益...

负笈的意思:(1).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马非百 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2).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固 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 三辅 ,学‘五经’,积十餘年。”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孙中山 《中国之革命》:“ 满清 之昏弱,日益...

金城的意思:◎ 金城 jīnchéng[golden city] 如金属铸成的坚固城墙金城千里。——汉· 贾谊《过秦论》...

龃龉的意思:◎ 龃龉 jǔyǔ[discord as the upper and lower teeth not meeting properly] 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其志龃龉。——《太玄·亲》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白居易《达里》...

龙蛇的意思:◎ 龙蛇 lóngshé[dragons and snakes] 比喻非常的人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茫茫的意思:[释义](形)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构成]重叠式 [例句]茫茫大海。(作定语)前途茫茫。(作谓语)...

平生的意思:[释义](1) (名)终身;一生。 (2) (副)从来。 [构成]偏正式:平(生 [例句]他把入党看做是平生的大事。(作定语)[同音]平声...

屈己的意思:◎ 屈己 qūjǐ[humble oneself] 严于要求自己屈己宽人...

扰攘的意思:[释义](动)骚乱,纷乱。 [构成]并列式:扰+攘 [例句]干戈扰攘。(作谓语)...

三户的意思:(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裴骃 集解引 臣瓒 曰:“ 楚 人怨 秦 ,虽三户犹足以亡 秦 也。”一说,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见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说。后人多指“三户人家”。 唐 李商隐 《楚宫》诗:“但使故乡三户在,綵丝谁惜惧长蛟?” 明 高启 《次韵过建平县》:“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当 吴三桂 拒命之...

山河的意思:[释义](名)大山和大河,指国家或国家某一地区的土地。 [构成]并列式:山+河 [例句]建设锦绣山河。(作宾语)...

适意的意思:[释义](形)舒适。 [构成]动宾式:适|意 [例句]夏天洗冷水澡;适意极了。(作谓语)[同音]示意、释义...

世间的意思: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四下的意思:(1).指四蹄。《吴子·治兵》:“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飢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廡,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2).四边低垂;四边低下。《汉书·礼乐志》“照紫幄,珠熉黄” 唐 颜师古 注:“紫幄,饗神之幄也。帐上四下而覆曰幄。言光照紫幄,故其珠色熉然而黄也。” 唐 杨炯 《庭菊赋》:“山欝律兮万里,天苍莽兮四下。”《新唐书·吐蕃传下》:“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 紫山 ,直 大羊同国 ,古所谓 崑崙 者也。”(3).四下里,四处。《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吴广 听得鼓已三...

天地的意思:◎ 天地 tiāndì(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天地之大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天地百法乎。——清·...

投笔的意思:谓弃文而就他业。多指弃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宋 杨万里 《送谈星辰许季升》诗:“ 许子 儒冠怨误身,如今投笔説星辰。”《瑟榭丛谈》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龙门即事》诗:“投笔何须侯万里,飞书尚欲辟千人。”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参见“ 投笔从戎 ”。...

脱颖的意思:(1).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因以“脱颖”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宋 叶适 《送薛子长》诗:“能文乃天姿,脱颖酬始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长城五字奇,脱颖毛锥利。” 清 沉绍姬 《咏古》:“脱颖人成公子名,不然碌碌竟何称。”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脱颖自北伐,初胜 湘江 曲,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2).犹冒...

逍遥的意思:◎ 逍遥 xiāoyáo[carefree;be at ease (leisure);be free and unfettered;wander about at leisure]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言归的意思:(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以为的意思:◎ 以为 yǐwéi[presume;think;believe;consider] 认为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义终的意思:犹善终。《礼记·祭法》:“ 尧 能赏均刑法以义终, 舜 勤众事而野死, 鯀 鄣鸿水而殛死。” 郑玄 注:“义终,谓既禪二十八载乃死也。”...

一世的意思:(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

颖出的意思:见“ 颖脱而出 ”。...

悠悠的意思:◎ 悠悠 yōuyōu(1) [be remote in time or space;long-standing;long]∶长久,遥远悠悠长夜(2) [remote]∶遥远的悠悠未来(3) [leisurely]∶形容从容不迫(4) [many]∶众多(5) [absurd]∶荒谬悠悠之谈(6) [flying]∶飘动的样子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7) [vulgar]∶庸俗(8) [sad]∶形容忧伤悠悠我思中心悠悠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9) [leisure...

云雾的意思:◎ 云雾 yúnwù[cloud and mist]云和雾,多比喻遮蔽或障碍的东西...

杖策的意思:亦作“ 杖筴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

志学的意思:志向高远,勤奋学习。...

中处的意思:适中的处所。《墨子·迎敌祠》:“移中中处,泽急而奏之。” 岑仲勉 注:“中处,言适中之处;‘泽’同择,谓将文书移于适中之处,择其紧急者奏之于上官。”处于其中。《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隐阴夏以中处。” 吕向 注:“阴夏谓向北屋也。言将隐处於中。” 宋 张载 《西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自毙的意思:(1).自行倒仆。喻自遭失败或自受其害。《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杜预 注:“毙,踣也。”《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乡 秦 之禁,适所以资豪 桀 而速自毙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 余 笑云:‘作法自毙矣。’亦引二觥。”(2).犹自杀。 明 唐顺之 《指挥佥事汤雪江墓碑铭》:“公慷慨,好振人之急,有同官移用库银数百两,时宦 瑾 法酷,度不能还,欲自毙,公为卖产完之。”(3).自然地死亡。指老病而死。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宫人年老,及有罪退废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