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五十)
望拜綵楼呼万岁,柘黄袍在半天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家出行的壮观景象。"炉香夹道涌祥风",通过炉香袅袅和祥风吹拂,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暗示着皇室出行的仪式感。"梵辇游城女乐从","梵辇"指的是装饰华丽的皇家车辆,"女乐从"则展现出随行的宫廷音乐和舞蹈队伍,增添了热闹与奢华的气息。
"望拜綵楼呼万岁",行人纷纷向彩楼行礼,高呼"万岁",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祝福,体现了民众对皇权的尊崇。"柘黄袍在半天中","柘黄袍"指代皇帝的黄色龙袍,"半天中"则形象地描绘了皇帝乘坐的车辆高高在上,显得威严无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皇宫巡游的场景,展现了皇家的气派和民众的敬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词语解释
半天的意思:◎ 半天 bàntiān(1) [half a day;half of the day]∶白天的一半(2) [quite a while;a long time]∶好长一会儿他半天说不出话来(3) [midair]∶空气中不直接毗连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体或液体的任一地点或区域...
夹道的意思:[释义](1) (名)(夹道儿)左右都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 (2) (动)(许多人或物)排列在道路的两边。 [构成]偏正式:夹(道 [例句]两座房子中间有一条夹道。(作宾语)群众夹道欢迎。(作状语)...
乐从的意思:乐于跟从;乐于从命。《史记·李将军列传》:“然 匈奴 畏 李广 之略,士卒亦多乐从 李广 而苦 程不识 。”《宋书·柳元景传》:“ 季明 率 高明 、 宜阳 义兵当南门而阵, 赵难 领 卢氏 乐从少年,与 季明 为犄角。” 清 管同 《范增论》:“ 陈涉 、 吴广 之起也,诈称 扶苏 与 项燕 , 燕 固 楚 将,而 扶苏 始皇 子,欲亡 秦 而借名其子,夫子岂民所乐从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便挽人去对那姑娘的父母説,要代督办讨他做小……听见説督办要,如何不乐从。”...
炉香的意思:(1).熏炉里的香气。 唐 韦应物 《观早朝》诗:“禁旅下城列,炉香起中天。” 宋 苏轼 《台头寺步月得人字》:“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2).香炉里的香。 唐 马戴 《宿阳台观》诗:“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南唐 李璟 《望远行》词:“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花月痕》第五二回:“炉香茗碗,消受閒庭院。”...
女乐的意思:歌舞伎。《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隋书·宇文化及传》:“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奏女乐。”《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 定公 与 季斯 新得女乐,各自受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
天中的意思:(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万岁的意思:[释义](1) (动)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祝愿的话)。 (2) (名)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构成]偏正式:万(岁 [例句]祖国万岁。(作谓语)...
望拜的意思:(1).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 宋 苏轼 《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2).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
祥风的意思:(1).即景风。夏至后和暖的风。古代所指八风之一。《文选·班固<东都赋>》:“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李善 注引 宋均 曰:“即景风也。其来长养万物。” 南朝 梁 江淹 《曲赦丹阳等四郡诏》:“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鬱。” 唐 韩愈 《岐山下》诗之二:“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高旭 《爱祖国歌》:“我愿为祥风兮,恣披拂扫荡而莫我遮。”(2).预兆吉祥的风。《尚书大传》卷五:“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鐘律调,音度施,四夷化, 越裳 贡。” ...
柘黄的意思:(1).用柘木汁染的赤黄色。自 隋 唐 以来为帝王的服色。 唐 王建 《宫词》之一:“閒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牀高。” 元 顾瑛 《天宝宫词寓感》之十:“娣妹相从习歌舞,何人能製柘黄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柘》:“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2).指柘黄袍。 唐 杜甫 《戏作花卿歌》:“ 绵州 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3).柘木上所生的木耳。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木耳》。...
柘黄袍的意思:赤黄色的袍。 隋文帝 始服,后泛指皇袍。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三折:“他往常穿一领麄布袍,被我常扯的扁襟旦领。他如今穿着领柘黄袍,我若是轻抹着,该多大来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