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相如题桥赏析

相如题桥

明 · 林光
会得真虚不是虚,乾坤随处总如如。
凭谁寄语题桥子,何必还过驷马车。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名为《相如题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哲学意象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会得真虚不是虚”,开篇即揭示了诗的主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真”与“虚”的辩证关系。这里的“真虚”并非指事物的真假,而是指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真正的“虚”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这与表象的“虚”大不相同。

次句“乾坤随处总如如”,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乾坤,即天地,象征着宇宙万物。诗人在此强调,无论在何处,无论是何种情境下,宇宙的运行规律都是不变的,一切都在按照其固有的秩序进行。这里的“如如”意味着恒常不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坚定信仰。

后两句“凭谁寄语题桥子,何必还过驷马车”,则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题桥子,指的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曾经在成都的驷马桥上题写诗句,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而驷马车,则是古代贵族出行时乘坐的豪华车辆。这两句诗借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看法: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奢华或地位的显赫,而在于内心的追求与精神的满足。诗人似乎在劝告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不必过分执着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应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充实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真虚”、“乾坤”、“题桥子”、“驷马车”等意象的巧妙运用,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与内在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