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其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注释
尘寰:尘世。万壑:众多山谷。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梦寐:梦境。
三槐:古代官位象征,指三公之位。
九棘:泛指树木,象征隐居生活。
东国:东方的国家或地区。
西山:西方的山,可能象征远方或隐逸之地。
声名赫奕:名声显赫。
滋味悠长:长久的享受或体验。
莫若:不如。
閒:闲适。
马足车轮:代指世俗的来往。
陶门:指陶渊明的居所,代指隐居生活。
昼常关:白天也常常关闭,表示隐居不问世事。
翻译
究竟何处才能逃离尘世纷扰,松涛在梦境中回荡。无数的三槐和九棘丛生,谁知道东方的国度与西方的山峦。
显赫的名声终究不是福分,悠闲的滋味才是最长久的。
车马难至之处,只有陶渊明的门常常紧闭。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其五)》。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融合了山水田园之意境与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摆脱尘世束缚、寻求心灵自由之所向往的地方。这一景象通过“万壑松风”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梦寐间”则表达了一种隔绝于现实世界的心境。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这两句诗中,“三槐”和“九棘”可能指的是某些特定的景物或隐喻,而“孰知”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事务的淡然态度。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这两句通过对比“声名”与“滋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破和超越,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声名赫奕”指的是显赫的名声,而“终非福”则意味着这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相比之下,“滋味悠长”描述了一种深远且持久的满足感。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交通不便的地方,只有“陶门”这一特定的地点在白天时关闭。这两句通过对比动静,强化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宁静之境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