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闻雪复作方以为喜起岩再示新诗复次韵
宋 · 范成大
三白何忧稼穑艰,天于玉粒未吾悭。
不知夜色明空外,但觉朝寒到梦间。
谁子骑驴吟灞上,何人跋马客蓝关。
争如睡熟蒲团上,静听饥鸦啄屋山。
不知夜色明空外,但觉朝寒到梦间。
谁子骑驴吟灞上,何人跋马客蓝关。
争如睡熟蒲团上,静听饥鸦啄屋山。
注释
三白:泛指丰收。稼穑:农业劳动,这里指农事。
艰:艰难。
玉粒:比喻丰收的粮食。
吾:我。
悭:吝啬。
夜色:夜晚的光线。
明空外:明亮在天空之外。
朝寒:早晨的寒冷。
梦间:梦中。
谁子:哪位。
骑驴吟:骑驴吟诗。
灞上:古代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跋马:策马。
客蓝关:旅居蓝关。
争如:哪里比得上。
睡熟:熟睡。
蒲团:草垫或坐垫,用于打坐。
静听:静静地听。
饥鸦:饥饿的乌鸦。
啄屋山:啄食屋檐。
翻译
丰收时节无须担忧农事艰难,上天赐予的粮食并未亏待我。夜晚的明亮并非只在空中,早晨的寒冷却能直入梦境。
是谁骑着驴在灞上吟唱,又有谁策马过蓝关做客他乡。
哪比得上在蒲团上熟睡,静静聆听饥饿乌鸦啄食屋檐的声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为《枕上闻雪复作方以为喜起岩再示新诗复次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三白何忧稼穑艰”描绘了诗人对于丰收的乐观态度,即使面临艰辛的农事,也无惧担忧。第二句“天于玉粒未吾悭”进一步强调了上天对丰收的慷慨,暗示着丰年的希望。
接下来,诗人通过“不知夜色明空外,但觉朝寒到梦间”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早晨的寒冷,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梦境相连,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诗人想象着有人在“灞上”骑驴吟唱,或有人“蓝关”跋涉,这些画面增添了诗的意境。
最后两句“争如睡熟蒲团上,静听饥鸦啄屋山”,诗人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宁愿在蒲团上安睡,静静地聆听饥饿乌鸦啄食的声音,享受这份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