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盛暑
宋 · 丁谓
山木无阴驿路长,海风吹热透蕉裳。
渴思西汉金茎露,困忆南朝石步廊。
江上竹竿输散诞,林间冠褐负清凉。
下程欲选披襟处,满眼赭桐兼佛桑。
渴思西汉金茎露,困忆南朝石步廊。
江上竹竿输散诞,林间冠褐负清凉。
下程欲选披襟处,满眼赭桐兼佛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木:山路树木。阴:阴凉。
驿路:驿站道路。
海风:海边的风。
热透:吹得非常热。
蕉裳:蕉叶制成的衣服。
渴思:渴望思念。
西汉金茎露:西汉时期的金色露水象征皇家奢华。
困忆:困倦中回忆。
南朝石步廊:南朝时期的石板走廊。
江上竹竿:江边的竹子。
输散诞:悠闲散漫的样子。
林间冠褐:树林间的草帽。
负清凉:承载着清凉。
下程:继续行程。
披襟处:解开衣襟的地方。
赭桐:赭色的梧桐树。
佛桑:佛手桑树。
翻译
山路树木稀疏没有阴凉,长长的驿道上只有海风的热浪吹过。口渴难耐,我渴望着西汉宫殿的金色露水,困倦时想起南朝的石板走廊。
江边的竹竿似乎在讲述着悠闲的故事,树林中的草帽承载着清新的凉意。
即将到达目的地,我期待找个地方解开衣襟,眼前尽是赭色梧桐和佛桑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夏日行旅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酷暑中行走时的感受和情怀。
"山木无阴驿路长"一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山林缺乏树荫,驿道绵长,形成了一种炎热而又孤独的旅途景象。紧接着"海风吹热透蕉裳"则进一步强调了酷暑难耐的感觉,即便是来自大海的风,也带来了热意,而非凉意。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渴思西汉金茎露"和"困忆南朝石步廊"分别指向了对古代两个时期的怀念,其中"金茎露"暗指西汉初年李广利之事,表示诗人渴望清凉;而"石步廊"则让人联想到南朝时的繁华与安逸,诗人在酷热中对这种舒适环境的思念。
以下两句"江上竹竿输散诞,林间冠褐负清凉"通过具体细节展示了寻找避暑之处的情景。竹竿可能用来携带或捞取江水,以解渴热;而"林间冠褐负清凉"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中的清凉感受,人们在树荫下穿行,或是携带着清凉的物品。
最后两句"下程欲选披襟处,满眼赭桐兼佛桑"表达了诗人继续前行寻找一处可以解衣散热之地的心情。"赭桐兼佛桑"则增添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景象,为诗篇增色不少。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在夏季旅途中对清凉环境的渴望,以及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