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抚军韵二首(其一)
桃李门墙宾客盛,芝兰庭砌子孙贤。
百年遗爱齐民服,一代鸿勋信史编。
最是抚军能接武,桃灯夜读十三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所作,题为《次张抚军韵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张抚军的敬仰和对其家族的赞美。首句“先公昔镇西南日”回忆了张抚军前辈在西南地区担任要职的时光,体现了他的威望和影响力。接下来的“几拜殊恩出御筵”描绘了他受到朝廷的特殊恩宠,经常出席御宴,显现出其地位之高。
“桃李门墙宾客盛”赞美了张府人才济济,门生众多,显示出教育的繁荣。“芝兰庭砌子孙贤”则进一步强调了家族后代的品德优秀,如同芝兰般芬芳。诗中提到的“百年遗爱齐民服”,表达了张抚军对百姓的深远影响和爱民之情,赢得了民众的敬爱。
最后一句“一代鸿勋信史编”高度评价了张抚军的丰功伟绩,这些事迹将被历史铭记。“最是抚军能接武,桃灯夜读十三篇”以生动场景收尾,描绘了张抚军深夜研读兵书的情景,展现了其勤勉好学的形象,以及对军事才能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描绘张抚军的政绩、家风和个人品质,展现了其卓越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敬仰。
词语解释
百年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宾客的意思:[释义](名)客人(总称)。 [构成]并列式:宾+客 [例句]大宴宾客。(作宾语)宾客寥寥无几。(作主语)...
出御的意思:(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赘。《吕氏春秋·上农》:“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 高诱 注:“御,妻也。”(2).出外治理。 晋 陆云 《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之一:“知机日难,子达其微。入辅帷幄,出御千里。”《晋书·齐王攸传》:“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3).帝王车驾临幸。《明史·刘宗周传》:“乞陛下出御 皇极门 ,延见百僚,明言宗庙山陵在此,固守外无他计。”...
灯夜的意思:指元宵节的晚上。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曾驰道同载, 上林 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却有箇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箇狂荡的小秀才。”...
抚军的意思:(1).谓太子从君出征。《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2).官名。将军称号。 三国 魏文帝 封 司马懿 为抚军将军。其后 晋 、 南北朝 皆有此称,省称抚军。《晋书·宣帝纪》:“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桓桓抚军,古贤作冠,来牧 幽都 ,济厥涂炭。”(3).官名。 明 清 时巡抚的别称。 清 叶...
鸿勋的意思:见“ 鸿勋 ”。亦作“ 鸿勛 ”。伟大的功勋;宏大的事业。 汉 蔡邕 《杨公碑》:“於是门人学徒,相与刊石树碑,表勒鸿勋讚懿德。” 宋 司马光 《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鸿勋柱石壮,劲节雪霜寒。” 曹亚伯 《武昌起义·布告全国电》:“想我神明贵族,不乏英杰挺生之士,曷勿执竿起义,共建鸿勛。”...
接武的意思:(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
李门的意思:见“ 李膺门 ”。...
门墙的意思:◎ 门墙 ménqiáng[symbol of admission to teacher-disciple relationship] 指老师之门望孔子之门墙。——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民服的意思:平民的衣服。 明 宋濂 《遯耕轩记》:“官居与氓廛孰安,章綬与民服孰华?”《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时 仲言 有母服,难入禁中,乃使衣民服,号 王山人 。”...
齐民的意思:(1).犹平民。《庄子·渔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马,弋猎博戏,辞齐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 清 赵翼 《华岗》诗:“同为一齐民,莫呼归长吏。”(2).谓治理人民。《韩非子·八经》:“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 宋 梅尧臣 《访施八评事》诗:“嬾问齐民术,喜看 庄叟 书。”...
史编的意思:史书。 明 刘基 《甘露颂》:“小臣作颂,愿附史编。” 刘师培 《文说·记事》:“ 姬公 《官礼》, 孔 氏《春秋》,一则法典之书,一则史编之体。”参见“ 史书 ”。...
殊恩的意思:(1).特别的恩宠。常指帝王的恩宠。《后汉书·杜诗传》:“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他那随时随事教诲你,无论文字的紕繆,处世的机宜,知无不言,这一层倒是可遇不可求的殊恩,不可不报的。”(2).指蒙受特殊的恩宠。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自赞善大夫以下,文武官即未殊恩,鲜闻致政。”...
桃李的意思:◎ 桃李 táolǐ[peaches and plums]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庭砌的意思:(1).庭阶。 宋 秦观 《南歌子·赠陶心儿》词:“玉露沾庭砌,金风动琯灰。”(2).庭院。 唐 李咸用 《庭竹》诗:“嫩緑与老碧,森然庭砌中。”...
西南的意思:◎ 西南 xīnán(1) [southwest]∶西南方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2) ;向西向南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3) [Southwest China]∶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先公的意思:◎ 先公 xiāngōng[deceased father] 死去的父亲,这里指司马池。先,指已经死去的上代或长辈先公为群牧判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信史的意思: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 齐桓 、 晋文 ;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信史新修稿满牀,牙籤黄帊带芸香。”《清史稿·圣祖纪三》:“壬戌,诫修《明史》史臣覈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
遗爱的意思:(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
一代的意思:指同一时代的人或事物。...
御筵的意思:(1).皇帝命设的酒席。《梁书·萧子显传》:“ 高祖 雅爱 子显 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徧顾访焉。” 唐 李白 《玉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称觴登御筵。”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嘉祐 八年上元夜,赐中书、枢密院御筵于 相国寺 罗汉院 。”(2).喻指帝位。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耿 贾 扶王室, 萧 曹 拱御筵。”...
芝兰的意思:◎ 芝兰 zhīlán[irises and orchids (symbolic of noble character, true friendship or beautiful surroundings)] 芝草和兰草皆香草名。古时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 芝兰之室...
子孙的意思:◎ 子孙 zǐsūn(1)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儿子和孙子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2) [descendants;offspring;posterity]∶泛指后代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3) 又子孙侯者。人主之子孙。远者及其子孙。...
十三篇的意思:《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武 者, 齐 人也。以《兵法》见於 吴王 阖庐 。 闔庐 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元 张宪 《寄马将军》诗:“虎营灯火夜,自注十三篇。”...
桃李门墙的意思:指家庭或学校的门前种植桃树、李树,比喻有好的师长或家庭环境,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