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舟至衡阳转入茶陵赏析

舟至衡阳转入茶陵

宋 · 曾丰
来怯南中气候偏,归乘不热不寒天。
口防湘湿未安食,身忌粤岚犹择眠。
山不相高谷水过,天能自不与江连。
到前却入江西路,耳目相谙性可便。

注释

怯:畏惧,适应。
乘:乘坐,这里指出行。
湘:湖南省的简称。
岚:山中的雾气。
谷水过:山谷间有水流过。
江连:相连的江河。
江西路:江西的道路。
耳目相谙:对环境熟悉。
性可便:生活适应自如。

翻译

为了适应南方的气候特点,回家时选择在不太热也不太冷的日子出行。
口中要提防湖南潮湿,饮食上还需小心;身体避开广东的山岚,选择合适的睡眠环境。
山峦虽不高,但山谷间的水流穿行其中;天空仿佛能独立于江河之外。
即将到达前,会进入江西的道路,那时耳目熟悉,生活适应起来就容易多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舟至衡阳转入茶陵》。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南中地区航行至衡阳,再转向茶陵的旅程体验。他表达了对当地气候的微妙感受,既不觉得过于炎热,也不感到寒冷,体现出旅途中的舒适感。

"来怯南中气候偏",初到南中,诗人对这里的气候有所顾虑,但并未感到不适;"归乘不热不寒天",则描绘出适宜的天气,让归程变得轻松愉快。接着,他关注饮食和住宿,"口防湘湿未安食,身忌粤岚犹择眠",暗示了湖南潮湿的环境需要小心饮食,广东山区的雾岚也影响了他的睡眠选择。

"山不相高谷水过,天能自不与江连",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以及天空与江面的分隔,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最后,"到前却入江西路,耳目相谙性可便",诗人预示着即将进入江西,对新环境的熟悉和适应,使得心情更加从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旅途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