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中晨起书触目四首(其三)
宋 · 陆游
赋形不使面团团,耸膊心知到骨寒。
晏子元非枕鼓士,杜生那有切云冠。
时扶迁客桄榔杖,日厌诗人苜蓿盘。
赖是平生憎阿堵,今年初解侍祠官。
晏子元非枕鼓士,杜生那有切云冠。
时扶迁客桄榔杖,日厌诗人苜蓿盘。
赖是平生憎阿堵,今年初解侍祠官。
注释
形:形象。不使面团团:不刻意塑造圆润的样子。
耸膊:挺直肩膀。
晏子:晏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枕鼓士:夸夸其谈的人。
杜生: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切云冠:形容冠冕高耸如云。
迁客:流离失所的人。
桄榔杖:用桄榔木制成的手杖。
诗人:指诗人自己。
苜蓿盘:贫穷时的简陋食物。
阿堵:此指财物。
侍祠官:担任祠官的职务。
翻译
不再塑造圆润的形象,挺直肩膀就能感到透骨的寒意。晏婴本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杜生怎会有高耸入云的冠冕。
时常陪伴流离失所的人,手持桄榔杖,厌倦了诗人的苜蓿简餐。
幸好我一生厌恶钱财,今年才得以摆脱俗务,担任祠官的职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在庵中醒来后的所见所感。首句“赋形不使面团团”形象地写出了庵中生活的简朴,不像世俗的富态,而是清苦质朴。次句“耸膊心知到骨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清寒之感,暗示生活虽然艰苦,但精神世界却清醒而坚韧。
第三句以历史人物晏子和杜生为典故,暗示自己并非追求权势之人,而是像他们一样淡泊名利。晏子是春秋时期的名臣,以节俭著称;杜生则是指杜甫,他的诗才出众,但生活贫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处境。
接下来两句,“时扶迁客桄榔杖,日厌诗人苜蓿盘”,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桄榔杖行走,对粗茶淡饭(苜蓿盘)已感到厌倦,流露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平淡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赖是平生憎阿堵,今年初解侍祠官”,诗人庆幸自己一生厌恶俗世财物(阿堵),如今得以担任祠官这样的闲职,多少能避开尘世纷扰,体现了诗人超脱的心境和对清贫生活的安然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实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态度和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