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蟠木几歌赏析

蟠木几歌

明 · 李之世
千盘万盘互纠纷,嵚巇历落可笑人。
下垂两股蹋至地,宛似踯躅兽蹄奔。
左撞右突相撑拄,其上衍平无削痕。
玩之疑石又疑铁,乃是槎枒老树根。
此树蟠根几许年,此根入土沦黄泉。
未睹繁阴碍白日,定有偃盖摩苍天。
霜餐雨蚀干柯尽,根含神理郁缠绵。
天翻地转如驱毂,深谷为陵陵为谷。
淘沙汨浪孤根出,尘埃谁识真面目。
水石樵人太好事,移我中林之幽屋。
自来野性百不爱,爱此离奇伴幽独。
蓬头坦腹据豪吟,偃仰摩挲看不足。
我闻汉时有古桐,中郎拔之煨烬中。
深山大泽宁无此,斧斤狼藉恣蕴崇。
孤性不随劫火尽,出世或凭神鬼工。
轮囷堪为万乘器,雕锼无人谁先容。
吁嗟无人谁先容,且置中林幽屋中。

鉴赏

这首诗《蟠木几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一株奇特树木的深刻情感与赞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这棵树根部错综复杂,仿佛是千盘万盘互相纠缠,崎岖不平,令人忍俊不禁。接着,诗人以“两股”形容树根向下延伸至地面,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脚踏实地的动物,其行动显得既活泼又有力。树根左右摇摆,相互支撑,其表面平整,没有明显的削痕,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力量与和谐之美。

诗人进一步将树根比作石头或铁块,但最终揭示其真实身份——一棵老树的根。他想象这棵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根深入地下,穿越黄泉,虽未亲眼见证其枝叶繁茂遮蔽阳光,但可以想象其树冠高耸入云,触及苍天。霜雪侵蚀与雨水冲刷使得树干枯萎,但根部却蕴含着神秘的生命力,坚韧不屈。

诗中还提到了自然界的变迁,如同天地翻覆,树根在其中顽强生存,经历着从深谷到山陵的转换。在水流与泥沙的冲刷下,这根树根终于露出水面,但又有谁能真正识得它的真面目呢?水边的樵夫或许无意间发现了它,将其移入幽静的林中,与诗人共享这份自然的奇观。

诗人自述自己喜爱这种野性的美,不为世俗所动,而被这株离奇的树木深深吸引。他以蓬头坦腹的姿态,沉浸在对树木的观察与吟咏之中,无法满足于仅仅观看,而是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

最后,诗人联想到古代的古桐,以及汉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这株树木独特生命力的敬佩与向往。他希望这棵树能成为帝王的宝器,但遗憾的是,至今无人能发现并利用其价值。因此,诗人只能将这株树木暂时安置在自己的林中,期待有一天能够有人发现其非凡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奇特树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