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端州
宋 · 刘克庄
想入漳潮境,牙旗夹路红。
帝方忧瘴俗,君可惠清风。
海有沉珠户,岩无斲砚工。
它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
帝方忧瘴俗,君可惠清风。
海有沉珠户,岩无斲砚工。
它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漳潮:地名,漳水和潮水交汇处。牙旗:古代官府出行时使用的装饰华丽的旗帜。
瘴俗:热带或山区的疾病和不良风俗。
惠:给予,此处指带来好处。
斲砚工:雕刻砚台的工匠。
循吏:奉公守法、爱护百姓的好官。
翻译
渴望进入漳潮之地,红色牙旗夹道排列。皇上正担忧瘴气之俗,您能带来清新的风气。
海滨有埋藏珍珠的人家,山岩间却没有凿石做砚的工匠。
未来希望您的事迹能录入循吏传记,与古代贤良并列其中。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对郑端州离别时的深情赞美和对其清廉品格的期待。开篇“想入漳潮境,牙旗夹路红”两句,通过漳河滚滚波涛与鲜红的牙旗紧贴道路的情景,展现了郑端州将要进入的官场环境和他的威仪气势。
接着,“帝方忧瘴俗,君可惠清风”表达了作者对郑端州能够以清廉之风惠泽百姓、缓解民间疾苦的期望。这里,“帝方”指朝廷,对民生疾苦感到忧虑,而“君可惠清风”则是希望郑端州像一阵凉爽的清风,为民众带来舒适。
第三句“海有沉珠户,岩无斲砚工”通过对比海中的沉珠(珍贵之物)与山中缺乏雕刻砚台的匠人,暗示郑端州如同那珍贵的沉珠,是难得的人才,而山中虽有美石,却无巧手可雕琢其用。
最后,“它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则表达了作者对郑端州将来能像往昔清廉官员一样,被历史所记载和赞誉的预期。"它年"指的是过去的年代,而"循吏传"则是指那些循规蹈矩、公正无私的官员,"要杂古人中"意味着郑端州将会在这些古代清官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送别之情谊浓烈,而且对郑端州的品格和未来有着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