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寒忆舍弟
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
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萧翀的《雨寒忆舍弟》描绘了清明节后仍有料峭春寒的景象。首句“已过清明节,仍余料峭寒”点明时令,虽过了清明,但春寒料峭,尚未完全褪去。接下来的“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通过风声和雨气的描写,渲染出湿润而清冷的氛围,展现了春天特有的动态美。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堤边的草色虽青,但由于雨后湿润,显得尤为娇嫩;山间的花朵被雨水打湿,花瓣上还留有水珠,未能完全晾干。这两句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感受到的那份深深的孤寂与寒冷,以及对远方弟弟的牵挂。整首诗以景寄情,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词语解释
风声的意思:[释义](名)传播出来的消息。 [构成]偏正式:风(声 [例句]走漏风声。(作宾语)风声越来越紧。(作主语)...
客衣的意思:指客行者的衣着。 唐 祖咏 《泊扬子津》诗:“ 江 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夜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唐 高适 《使青夷军入居庸》诗:“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宋 晁补之 《村居即事》诗:“十载京尘化客衣,故园榆柳识春归。” 金 元好问 《望苏门》诗:“诸父当年此往还,客衣尘土泪斑斑。”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兰青诗》:“苍茫云水外,帆挟浪花飞。落日在江树,微寒生客衣。”...
料峭的意思:[释义](形)〈书〉形容微寒(多指春寒)。联绵式。春寒~。(作谓语)...
明节的意思:(1).表彰节烈。《晋书·周虓传》:“臣闻旌善表功,崇义明节,所以振扬声教,垂美来叶。”(2).表明节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諫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詼谐以取容。”...
千里的意思:◎ 千里 qiānlǐ[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峭寒的意思:料峭的寒意。形容微寒。 宋 徐积 《杨柳枝》诗:“清明前后峭寒时,好把香绵闲抖擞。”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帘幕风柔,庭幃昼永,朝来峭寒轻透。” 清 陈维崧 《琐窗梦·本意闺情》词:“峭寒陡觉秋夜丙。伴黄花,且熨红绵,冬釭应倍冷。”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七:“乡镇的上空停着一层牛乳色的云,云底下吹动着峭寒的风。”...
清明的意思:[释义](1) (形)(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2) (形)(心理)清楚而镇静。神志清明。(作谓语) (3) (形)清澈而明朗。月色清明。(作谓语)(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构成]并列式:清+明 [反义]腐败①[同音]青冥...
山花的意思:(1).山间野花。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水流平涧下,山花满谷开。” 唐 杜甫 《早花》诗:“腊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开。” 金 赵秉文 《仿摩诘“独坐幽篁里”》诗:“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 陈毅 《枣园曲》:“喜四面山花无数,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诗词大国推盟主。”(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山花燕支》:“山花,丛生。 端州 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抽穗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採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蓝花。”...
衣单的意思:袈裟和度牒。《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恶和尚听了,怀恨在心,也不辞老和尚,次日,收拾衣单去了。”...
雨气的意思:潮湿的空气;水气。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溼天香。” 宋 苏舜钦 《杭州巽亭》诗:“凉翻帘幌潮声过,清入琴尊雨气来。” 元 张养浩 《拟四季归田乐·夏》诗:“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清明节的意思: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