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施叔异
那知施侯更可怜,只向人间二十一。
平生疾恶端如雠,高视青衫气横秋。
岂惟落笔动惊俗,政事入眼无全牛。
汗血共期千里足,狂风忽已摧秀木。
生前万事且置之,白头老母将焉属。
管鲍交情我最深,讣来一恸几失音。
相思通昔不作梦,对床蟋蟀更秋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楼成:楼阁建成。俊笔:杰出的文笔。
李长吉:唐代诗人李贺的字。
施侯:未详,可能是诗中人物。
可怜:令人怜悯。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的服装。
政事:政务。
全牛:形容对事物了如指掌。
汗血:比喻人的才能或努力。
秀木:优秀的树木。
讣来:收到讣告。
相思:思念之情。
对床:古人常指兄弟或朋友同床而眠。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象征凄凉。
翻译
在天上的楼阁中寻找才子的笔墨,古今人们都感叹李贺的才华。谁知施侯更加令人怜惜,他的人生却只有短短二十一载。
他一生痛恨邪恶如同仇敌,身穿青衫眼神如秋意横溢。
他的文笔不仅震惊世俗,处理政务更是洞察秋毫。
期待着能有千里马般的才能,但狂风突起摧毁了秀美的树木。
生前的万事纷扰暂且放下,白发苍苍的母亲将何去何从。
我和管仲、鲍叔牙的友情最深,接到讣告时悲痛欲绝几乎失声。
往日的思念从未化为梦境,如今只剩床头蟋蟀的秋夜哀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哭施叔异》,通过对施叔异生前品行和死后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与不舍。
"天上楼成求俊笔,今古共嗟李长吉。"
这一句中,诗人提到“天上楼”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建筑或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而“求俊笔”则暗示了对施叔异才华的赞赏。接着提及“今古共嗟李长吉”,这里的“李长吉”实为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人将其与施叔异相提并论,表明施叔异在诗人的心目中拥有相当的地位。
"那知施侯更可怜,只向人间二十一。"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施叔异早逝的哀伤和不解,他年仅二十一岁便离开人世,令人感到尤其可怜。
接下来的几句“平生疾恶端如雠,高视青衫气横秋。岂惟落笔动惊俗,政事入眼无全牛。”诗人通过对施叔异生前的品行的描绘,展示了他正直不阿、才华横溢的形象。
"汗血共期千里足,狂风忽已摧秀木。"
这一句则是对施叔异生命中努力与挫折的写照,他如同一匹奔跑千里的战马,但最终却在狂风中倒下,形象地描绘了他短暂而又充满挑战的人生。
"生前万事且置之,白头老母将焉属。"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施叔异的同情和哀悼,他留给世间的是无尽的遗憾,而他的老母亲则要面对失去儿子的悲痛。
"管鲍交情我最深,讣来一恸几失音。"
这一句中,诗人提及了古代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在诗人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而“讣来一恸几失音”则表达了诗人在哀悼施叔异时的悲痛之情,几乎到了语塞声嘶的地步。
最后,“相思通昔不作梦,对床蟋蟀更秋吟。”
这两句通过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顾和现实中蟋蟀鸣叫的声音,增添了诗歌的抒情色彩。诗人表达了他与施叔异之间相思之情历久弥新,即使在梦中也不曾忘怀,而蟋蟀的鸣叫声,更是秋夜里的哀音,令人心绪难平。
整首诗通过对施叔异生前行为和死后的哀悼,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忠贞不渝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