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伏波
明珠薏苡犹难辨,万里争教论杜龙。
鉴赏
这首诗《马伏波》由金代诗人密璹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马伏波与现实中的老翁形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首句“可叹迂疏一老翁”,以“可叹”开篇,点明了对老翁的同情与惋惜之情。“迂疏”二字,既描绘出老翁的性情特点——行事不拘小节,为人直率,又暗含对其遭遇的无奈与哀怜。老翁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一位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智者,其生活境遇与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次句“岂堪床下拜梁松”,进一步深化了对老翁处境的描绘。这里运用了典故,“梁松”是东汉时期名臣,以其忠诚正直著称。老翁“床下拜梁松”,意味着在当今社会中,像老翁这样坚守原则、正直无私的人,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礼遇,甚至可能遭受误解与轻视。这一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偏颇与不公。
后两句“明珠薏苡犹难辨,万里争教论杜龙”,继续深化主题,将老翁的遭遇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其中,“明珠薏苡”出自《史记》,比喻真伪难辨的事物;“杜龙”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用来象征那些混淆视听、误导舆论的人。这两句诗意在指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辨别真伪、是非往往困难重重,而那些试图澄清事实、维护正义的人,却常常被误解或忽视。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道德价值的深切忧虑。
综上所述,《马伏波》不仅是一首对特定人物命运的感慨之作,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与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密璹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独到见解,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
词语解释
可叹的意思:◎ 可叹 kětàn(1) [worthy of praise]∶值得赞美(2) [lamentable]∶令人感慨外行领导这么大个企业,是真可惜又可叹!...
老翁的意思:◎ 老翁 lǎowēng(1) [grey beard;old man]∶老年男子(2) [father]∶父亲...
明珠的意思:[释义](名)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的事物。 [构成]偏正式:明(珠...
下拜的意思:《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齐侯 将下拜。” 杨伯峻 注:“下拜者,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指跪下而拜。《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结轡下拜。”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颂》:“万方俱下拜,相与乐昇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王伯丹 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
薏苡的意思:(1).植物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颖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茎叶可作造纸原料。《后汉书·马援传》:“初, 援 在 交阯 ,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2).指薏苡之谤。 宋 苏轼 《和王巩并次韵》之五:“巧语屡曾遭薏苡,庾词聊復託芎藭。”...
一老的意思:(1).指年高德劭之人。《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2).泛称老者。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仰厠羣贤,皤然一老。” 宋 陈师道 《还里》诗:“向来千里聚,一老尚徜徉。”(3).指元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昔 汤 入 夏 ,付国于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国于一老。” 王闿运 《哀江南赋》:“既伤一老,申命元臣。”...
迂疏的意思:亦作“ 迂疎 ”。亦作“迂踈”。犹言迂远疏阔。 唐 权德舆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诗:“蹇浅逢机少,迂疏应物难。”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疎,无必能成之策。”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六:“迂踈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清 顾炎武 《春雨》诗:“年老更迂疏,制行復刚褊。” 清 厉鹗 《郑筠谷太史挽诗》之二:“平生笑语乐通怀,亦抱迂疎与俗乖。”...
争教的意思:怎教。 唐 白居易 《遣怀》诗:“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鬢不成霜!” 金 元好问 《雪谷早行图》诗之一:“雪拥云横下笔难,争教万景入荒寒?”《三国演义》第三四回:“髀肉復生犹感嘆,争教寰宇不三分?” 清 纳兰性德 《好事近》词:“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