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颜尚书二首(其一)赏析

挽颜尚书二首(其一)

宋 · 刘克庄
忆昨端平际,烦公尹帝京。
解弦三辅理,免胄一军惊。
举国言尊勇,无人议敞轻。
如何开济手,寂寞向佳城。

注释

忆昨:回忆过去。
端平:宋朝年号。
尹:治理。
帝京:京城。
解弦:解除紧张局势。
三辅:古代对长安地区的称呼。
免胄:脱下头盔,表示轻松应对。
一军:全军。
尊勇:尊敬和勇敢。
敞轻:公开的轻视或批评。
开济:开创和拯救。
佳城:美好的陵墓,此处指去世。

翻译

回忆起端平年间的事情,那时您担任京城的长官。
您的治理如同解开繁复的琴弦,使整个三辅地区秩序井然,军队也为之一振。
全国上下都尊崇您的英勇,没有人会质疑您的决策。
然而,如今您却如何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孤独地躺在陵墓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颜尚书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往昔时代和历史人物的一种怀念与赞美之情。

"忆昨端平际,烦公尹帝京。"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的回忆,那是一个国家政治中心的繁华景象,"端平"可能是指宋代都城开封的别称,"烦公"则是对一位重要官员或君主的尊称,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敬仰和怀念。

"解弦三辅理,免胄一军惊。"

这里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果断决策的情景。"解弦"比喻着迅速而正确的处置问题,而"免胄一军惊"则形象地展现了这位英雄以冷静和智慧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举国言尊勇,无人议敞轻。"

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表达了全国上下对于某位英勇人物的推崇与敬佩,而没有任何人对其英雄事迹有所贬低或怀疑。

"如何开济手,寂寞向佳城。"

最后两句诗则显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诗人在思考着应该怎样去拯救国家、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内心又充满了对美好都城的向往和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家或英雄形象的向往,以及对于当前时局的忧虑和期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