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僧伽塔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旂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泗州僧伽塔》。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泗州游历时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表现了诗人乘船往南行进的艰难情景,逆风使得航行困难,连续三天都受到风沙的侵袭。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旂脚转" 描写了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船上的人们共同向灵塔祈求平安,而他们的愿望还未能得到满足,船只依旧在风浪中摇摆不定。
接下来的几句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表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内心感受。他们在经过一座名为“长桥”的地方后不久,又来到了“龟山”,而且还没到吃午饭的时候。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他认为人们之间往往缺乏真诚的情谊,所以他宁愿保持自己的喜好和选择。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这几句诗反映了农事的不易和自然变化无常。人们在种植时渴望适宜的天气,但往往难以如愿;而且如果每个人都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祈愿,那么宇宙中的万物也就应该每日都有千变万化了。
"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他既没有追寻过去,也不对未来有所眷恋。他希望能够自由旅行,不被外界所羁绊;但即便如此,每当他有所需求时,神灵似乎也感到疲惫。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最后几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对世间名利的超然。他提及“退之”即陶渊明,表达了自己想要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愿意被俗世所污染。最后一句则是他对于云山景色的赞美,感叹其壮丽。
整首诗通过苏轼的游历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以及宇宙变化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超脱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