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杨井山
明 · 杨子善
雾尽寒初退,风轻雨欲晴。
山田春饱水,农舍早趋耕。
行李青霄近,烟波白发明。
正愁泥路滑,林外竹鸡鸣。
山田春饱水,农舍早趋耕。
行李青霄近,烟波白发明。
正愁泥路滑,林外竹鸡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杨井山的自然风光与农事活动的和谐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雾散风轻、雨后初晴的清新氛围,以及山田因雨水充足而显得生机勃勃的场景。农舍中的人们趁着好天气,早早地开始耕作,忙碌而有序。
“雾尽寒初退,风轻雨欲晴”,开篇即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雾气消散,寒冷渐退,微风轻拂,预示着雨后的晴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喻着生活的转机与希望。
“山田春饱水,农舍早趋耕”,进一步点明了季节与农事的关系。春天的雨水为山田带来了充足的水分,农舍中的人们不待时日,早早地投入到耕作之中,体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行李青霄近,烟波白发明”,这两句则转向对行旅者的描写。在青天白云之下,行者即将接近目的地,而行旅中的岁月仿佛在白发上留下了痕迹,既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正愁泥路滑,林外竹鸡鸣”,最后两句以小景收尾,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生动的场景。行人在泥泞的路上小心翼翼,担心滑倒,而远处竹林中的鸡鸣声打破了宁静,增添了生活气息。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旅途中的平凡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是对勤劳、坚韧精神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