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其二)
宋 · 陈亮
诏颁英簜促锋车,暂借长才按转输。
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论足食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
来岁春风三月暮,沙堤隐隐接云衢。
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论足食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
来岁春风三月暮,沙堤隐隐接云衢。
注释
诏颁:皇帝下达命令。英簜:象征权威的竹简。
促:催促。
锋车:快速运输的车辆。
昔叹:过去感叹。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夷吾: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贤相。
足食:粮食充足。
先策:首要策略。
平戎:平定战事。
用儒:用文人领军。
来岁:明年。
春风:春天的风。
沙堤:河边或湖边的堤岸。
云衢:云层之上的大道,比喻显赫的地位。
翻译
皇帝下达命令催促快速运输,暂时借重你的才能管理物资调运。过去感叹没有像李牧那样的良将,现在知道江东也有像管仲一样的人才。
不必再说粮食充足是首要策略,真正关键在于用文人领军平定战事。
明年三月春风吹过时,你将踏上沙堤,那将隐没在云端的大道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亮所作的《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其二)》。诗中,作者以皇帝颁发命令催促转运物资的场景开篇,赞赏文子的才华被暂时调动去管理这项工作。诗人回忆起过去缺少像李牧那样的能臣,而今则庆幸在江东地区找到了如夷吾般的人才。
接着,诗人强调了粮食储备并非仅是首要策略,真正的军事才能在于任用儒者进行和平解决争端。最后,诗人想象来年春天三月时分,文子完成使命,沙堤上车辆络绎不绝,与云衢大道相接,预示着他的功绩将要显现在广阔的疆域之上。
整首诗赞扬了文子的才能,并寄寓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体现了陈亮鲜明的经世致用思想。